《包公审驴》研究教学反思
《包公审驴》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俗易懂。在教学设计时,教师
的问题预设注重了激发学生的课堂生成,为他们的生成打下了铺垫。具体表现
在以下两个环节中:
1.小组合作学习故事的经过部分,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小组讨论。在后
来的学习成果汇报和班级交流中还有“问题解答场”环节,让学生自由交流小
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保护并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促进课堂生成
新的情况。而后通过师生共议,帮助学生筛选问题、解答问题。如:学生在课
堂中就提出了一个很有探讨意义的问题:“课文第四段好像与故事无关,为什
么?是不是可以去掉?”我当时就为提问的学生鼓起了掌,因为这一段是典型
的侧面描写,突出了案件的奇,反衬出包公的机智、遇事冷静的品格。设计教
学环节时,我把这个教学点淡化了,只在朗读中带过。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关
注到了这一点,并生成了这样的新问题来研究,弥补了我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2.在学完课文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
了计谋?结果如何?”意欲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要赞扬的中心人物——包公的足
智多谋。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我备课设定的思路走
。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学生提到了偷驴贼、王五都用了计谋,并分析出偷驴
贼的计谋用错了地方,而王五则用计谋帮助了自己。
在课堂实施中学生还生成了很多的新情况:自主提问时提出与课文相去甚远
的问题;再读完课文结局后,还要小组合作表演包公审偷驴贼的过程。如果一
味的迁就学生,很可能无法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如果着重完成教学预设,课
堂将会死气沉沉。我们如何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既尊重学生的思
考,又完成教学任务,一举双得呢?这是我要探索的问题,也是值得与同行们
共同探讨的问题。
,《包公审驴》研究教学反思
tag: 教学反思 ,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