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用“意象思维”教古诗《墨梅》同题课教学实录

用“意象思维”教古诗《墨梅》同题课教学实录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969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用“意象思维”教古诗《墨梅》同题课教学实录,

师:说得非常好,他找出一点也就是最后一句,读——

生:要留清白在人间。只流清气满乾坤。

师:他说都表现了崇高的品质,那么石灰内在的品质是什么?

生:清白。(板书)

师:墨梅内在的品质是什么?

生:清气。(板书)

师: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

生:清白、清气。

生:这首诗前两行侧重描写事物,后两行则是以这个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示了作者坚强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师:给这个女同学一点掌声,她很勇敢。谁还有自己的发现?你们读第三句,第三句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生找)有没有相同的字?

生:“不”。

师:谁来说说看?

生:《石灰吟》第三句的“不”表现了他不怕牺牲,而《墨梅》第三句表现了王冕不需要别人的夸奖。两句话都表现了两个人两袖清风的品质。

师:“粉骨碎身全不怕”讲述了面对牺牲要保持自己的清白,“不要人夸好颜色”是面对世俗要表现自己崇高的品德。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还有一个,刚才我们说了,都含有一个“不”字。那么我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到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语气上有了变化,我们来读一读。我读前面两句,你们读后面两句。

师: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师:这是偶然的现象吗?不是的,我们接着来读,《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生: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同学们,古诗虽然很短小,但语气上有起伏有转折有变化。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抓住这个特点。正如前面那位女同学所讲,前面两句是描写事物石灰、墨梅、野草、荷花等等,然后到了第三句一转,转到了情感的抒发。这个情感不是空洞的,它是借助前面的事物来表达的,这样的事物,这样的形象我们就叫它?

生:托物明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

师:如果没有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

生:借物明志。拟物。

师:这是你的理解。这样的形象就叫(板书)意象,一起读——

生:意象。

师:这个道理是通过这个意象来抒发出来的。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没有。

师:那我来提问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了。同学们,《石灰吟》这首诗是写的?

生:于谦 。

师:如果你到了山上,看到石灰窑在炼制石灰,你觉得特别有诗意吗?

生:有。

师:你和于谦一样有诗意。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石灰窑是烧石灰的地方,没有什么特别的。

师:是啊,石灰有什么好看的,那于谦为什么看到这个石灰窑就触动了他的诗情呢?

生:他想到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激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生:他觉得石灰就像自己一样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师:对,其实是说他自己呢。

生:据说这首诗是于谦被捕后在狱中写的,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坚持清白、不怕牺牲的品质。

师:我纠正一下,据说这首诗是于谦少年时看到一个石灰窑写的,他因为一个事件被捕入狱,他在入狱当中他发誓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保持自己的清白,那么他在监狱当中又会怎么读这首诗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石灰吟》读——

(生读)

师:他自己心中有这样的志向,所以看到平常的石灰窑引发了他的诗情。如果让我们画梅,你会画用水墨画吗?

生:会。

师:你和王冕有同样的志气。你会喜欢这样的墨梅吗?

生:还可以。

师:有点勉强,与艳丽的红梅相比,王冕画的梅花淡淡的,颜色不是那么艳丽,不讨人喜欢,但是他有内在的品质。所以他对这墨梅有着——

生:兴趣。

师:我们把这两首诗再来读一读。于谦是明朝著名的爱国将领,一生光明磊落,清白做人。相传在他少年时,路过一个石灰窑,石灰的形成触动了他的情思:哪怕遇上严峻的考验,哪怕遇上死亡,也要保持自己清白,于是他就慷慨激昂地道出了自己的志向,《石灰吟》,读——

(生读)

师:王冕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喜欢画梅,他把自己比作一株梅,虽然扭转不了乾坤,但天地间多了一份清气,《墨梅》读——

(生读)

师:郑燮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借竹石来表现自己的骨气,《竹石》读——

(生读)

师:这样的诗句很多。同学们,石灰、墨梅、竹石,愿我们记住这美好的意象,也愿我们同学创造更美好的意象,面对困惑、面对困难、面对困境、面对诱惑、面对严峻的考验,哪怕面对死亡也要保持心灵的清白。下课。


 

上一页  [1] [2] 

,用“意象思维”教古诗《墨梅》同题课教学实录
《用“意象思维”教古诗《墨梅》同题课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tag: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