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实验》教学调整与反思
一、教学调整
1.阅读课文2~6节,并完成相关表格(实验目的、做法、结果、结论)的教学内容放到第一课时完成。教学中先集体讨论完成第一次实验的表格内容,后三次让学生独立完成。
2.超声波示意图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第8节的基础上在草稿纸上尝试画出,然后口述“蝙蝠夜间飞行”是如何辨别方向的。
3.交流超声波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主交流。
二、教学反思
1.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充分地参与了学习的过程,有了学习的经历与体验,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填实验表格时,有些学生还是犯了一些错误,如将“涂满”填成“涂上”,一字之差,体现了思维严密程度的差异;还有填“实验结果”一栏,有的学生用词重复,经过讨论大家都能体会到课文作者用词的灵活多变。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成为课堂上宝贵的教学资源,恰当有效的指导,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2.语文课应充满“语文味”。如“超声波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恩惠”,学生对此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语文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在经历阅读、搜集的过程中锻炼语言的积累、理解、表达的能力。因为“语文”就是“语文”,而非“科学”。
,《夜晚的实验》教学调整与反思
tag: 教学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