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阅读以本来面目《夜晚的实验》跟踪教学记录
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阅读历程才是一个普通读者的阅读经历,什么样的阅读历程才是符合阅读规律的,什么样的阅读历程才是贴合学生实际,能够给予学生启发的?
基于上述思考,对本课进行了一番尝试,流程和实录如下:
1、齐读课题
2、提要求: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生自读
3、对于这篇课文,你觉得有哪些字词读音值得关注呢?交流
①生夏柯燕发现:多音字,薄膜,读bao,总结规律,跟厚相对读bao,经常在口语和单个字时读bao,书面用语多读bo,并组词。
②生刘乾坤发现:矿藏读cang,这时学生插嘴有异议,于是有了下面有趣的一幕:请认为读zang的同学站起来,鼓掌,我说停才能停,后追问范铭超,为啥鼓掌,他说:“刘说得对”,我肯定,古人常说一字之师,刘就是你们的一字之师,掌声就是你们的感谢。这是第一次掌声,后面还有一次。教学生字“碍”,组词妨碍,随意抽一小组,四个说双人旁,两个说女字旁。于是故伎重演,请女字旁的站起来,鼓掌,后追问黄慧:“为啥鼓掌?”她说:“他们说得对。”哈哈,中套了,我说:“这次恰恰相反,这次是把掌声送给你们自己!”于是室内哗然,笑声四起。我接着对黄慧进行调侃:“你这就叫思维定势。”她笑了,很多人笑了。看得出能听明白原来教学字词也可以这么有趣味!我想,也许这就是他们对于这堂课的难忘记忆之一。
③生张贵伟发现:生字蝙蝠得读准,我肯定。
④生丁宇有一重要发现,斯帕拉捷乃意大利科学家,外国人也,名字难读得读准。我顺利总结:大凡遇到外国人名、地名都需读准,因为它们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名字有一定意思,只是表示读音,所以显得拗口,需反复练习。
至此,板书:一读,读正确
4、那么,二读呢?生马黑麦抢答,读通顺、流利,欣然点头板书。
5、自由练习,并找了课文中几个长句进行朗读训练,读准节奏。
6、接下来三读呢?生谢朝东答读出感情,我调侃:“感情需要慢慢培养,现在读出感情太快了。”众哗然,有人悄悄说有点色,逮个正着,我辩解,我说的是读书,想到别的地方去的同学才心不正呢,呵呵,于是目光聚焦刚才插嘴的同学,紧张气氛开始缓解。进而,发现,应该是读懂课文。
7、于是,提出要求: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并分段。
8、抓课文斯帕拉捷事例,用小标题形式说原因,过程,结论。
9、四读呢?读出自己的理解
10、布置作业,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理由不少于5点。下堂课交流。
反思:
第一素朴的阅读方式答案已有所察悟,一、读正确;二、读通顺;三、读懂内容;四、读出理解和发现,理解指向于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发现指向于写作特色和给人的启迪;五、感情朗读。
同时,调动课堂气氛也找到两个巧妙机关,一思维定势;二幽默语言。为课堂增加润滑剂,提高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一点不足,在读懂内容的环节还应该增加部分词语的理解,这样第一课时更实在。需要在以后改进。
期待第二课时学生自我发现的效果展示。
《夜晚的实验》教学心得
贺兰风 发
《夜晚的实验》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现象上发现了超声波,进而用这个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事实。按通常做法,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飞行现象上发现超声波的,并从中学习科学家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潜心研究,造福人类的精神。像这样的课文很容易上成自然科学课,或用来了解科学知识、掌握实验方法。那么,对于这篇课文应该如何进行凭借语文材料教学生生成与语文发展有关的智慧。即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对语文具有一种敏感,能思索、体味、探究语言文字内容与形式所承载的有利于语文发展的信息,从而建构与生成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呢?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精神。还为学生在该阶段的语文学习发展需要,讲一些有关写作方法的知识与技巧,如课文第3自然段:斯帕拉捷原来总以为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地飞翔,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可当斯帕拉捷做完蝙蝠蒙眼的实验后,斯帕拉捷又产生了疑问:“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爱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于是” 斯帕拉捷又进行了第二次堵鼻的实验。“于是”在这里起了转折的作用。又如:在学完第二段时,让学生把四次的实验进行比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三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到语文课应该学到的东西。
,还阅读以本来面目《夜晚的实验》跟踪教学记录
tag: 教学 记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