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小学 潘昌先《观书有感》教学片断实录
花园小学 潘昌先
师:我们理解了这首古诗的意思,你能说出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诗中描写了一方有源源不断活水注入的清澈见底的池塘的景象。
师:诗中描写了一方有源源不断活水注入的清澈见底的池塘的景象,而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朱熹读书的感受是什么?这样看来古诗写的内容与题目不相符呀!其实不然,朱熹这样的描写就是他的读书感受,只是借这样的景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道理是什么呢?
生:人的心智正是由于不断地读书,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而更加的开豁,敏锐。(机械地搬借了学辅书上的内容。教师请这位同学说慢些,板书写下这句话。)
师:你是否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呢?(学生一脸的茫然。)
师:听清老师的问题,用古诗中语句回答。人的心智更加开豁,敏锐,就是诗中的哪句话呢?
生:(片刻才有学生举手,但是不多。教师激励学生,以数人数的方法。既而请一名中等的学生回答。)就是诗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
师:人的心智更加开豁,敏锐就是清澈的池塘。这个暗喻他找的很好。那么“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就是诗中的哪句话?
生:(一下子就有了许多的学生)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这个暗喻也找到了。你能仿造书上古诗这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说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生:人的心智怎样才能更加的开豁,敏锐呢?就需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呀!
师:朱熹不愧是理学家、教育家!读书后产生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形象描述写出来了。懂了这个道理你兴奋吗?我们来读这个道理:人的心智正是由于不断地读书,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而更加的开豁,敏锐。
师:诗中的哪句话点明这个道理的?
生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学反思:《观书有感》通篇的暗喻,学生能够从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到深刻的道理,的确很难。学生的机械的回答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点,而是学生思维的新起点。教者抓住这个起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文中寻找表象的依据,让学生的理解有理有据,这样就更有助于学生领悟古诗所传达的道理。
,花园小学 潘昌先《观书有感》教学片断实录
tag: 教学 观书有感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五年级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