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点染恰到好处《郑成功》一课“喜出望外”的教学收获
海安县海陵小学 赵 龙(226600)
[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郑成功》
[实录]
师:郑成功带领官兵们打跑了荷兰侵略者,台湾同胞们听到这样的消息,会怎样欢迎郑军官兵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6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下有关的词和句.
生: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
师:慰劳英雄表心意,够热情!
生:高山族的酋长特地送来了鹿皮和兽肉,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师:听到打跑侵略者的消息,见到郑家军,从百姓到酋长,大家个个——
生:高兴。
生:兴奋。
生:今儿个高兴!(众笑)
师:今儿个真高兴,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人们的高兴?
生(不约而同地):喜出望外。
师:这是一份怎样的高兴与欢乐?
生:没有想到。
生:意外的。
(师用彩笔在“外”字下作标注。)
师:郑成功的军队打跑了荷兰侵略者,台湾同胞为什么觉得这是意外的惊喜?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课文内容想一想。
生:台湾同胞没想到郑家军会赢,木头船打败了铁甲舰,这真是奇迹!
师:战斗的结果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生:不仅是这些,我想当时台湾同胞也没想到郑成功会带官兵来解救他们。
师:哦,这个“没想到”能不能具体地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没想到的?
生:台湾同胞早就盼着把侵略者赶走啦,但一年又一年,他们在等待中希望逐渐变成了失望。
师:好一个“希望变成了失望”,打台湾这让台湾同胞没想到,打赢了他们更没有想到!没有想到的快乐,没有想到的幸福,这就叫——
生齐:喜出望外。
师:喜出望外的人们见到郑家军时会怎么高兴,怎么快乐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展开想象,把当时的场景用自己的笔写出来。
......
[反思]
一直以为,我们的词语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于词语”的内容。
就词解词,将词与句割裂,这是我们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样做的后果必然带来学生对词语的片面理解,最终只能迫使他们用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向字典、词典索要解释。
怎样让我们的教学还词语在句子中的本来面目,让句子以及教学文本为词语的教学巧妙地设置“词境”,给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创造一定的空间并提供有力的支撑呢?
在“喜出望外”一词的教学中,我作了一定的尝试。展开教学时,我没有满足于学生对词语浅层含义的理解,而是围绕这个词将相关的课文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在这种整合中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领会。首先,我让学生从台湾同胞具体的欢迎举动中感受“喜在外”的自然状态,那就是兴奋,“今儿个高兴”。接着,抓住这是“意外的喜”,我及时地展开追问:“台湾同胞为什么觉得这是意外的惊喜”,通过这一问题的引领,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找寻“意外”背后隐含的文本信息。在积极的思考与交流中,学生读出了“战斗结果的意外”,找到了“攻打台湾的意外”等等,从而适时地填补了“意外惊喜”中除了高兴、兴奋外的意义。在上面这两个环节的基础上,紧扣“喜出望外”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并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可以将自己当作欢迎队伍中的一员,畅述内心的激动;也可以将自己当作一名郑军官兵,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人们的惊喜。不管以何种方式来写,不管运用何种描写手法,丰富学生对“喜出望外”这个词语的感知是一定的。
如此,细微的一处词语在教学中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其实,只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我们完全可以将词语的理解置于丰厚的文本中,带领学生由小小的词语点染或是衍生出更多的教学内容,从而让词语的意义在实实在在的理解与运用中更为鲜活,也更加生动。
,让点染恰到好处《郑成功》一课“喜出望外”的教学收获
tag: 教学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五年级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