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陈庆德《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陈庆德《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192  栏目:高一语文必修二
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陈庆德《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五、欣赏艺术手法

讨论回答:(先在自由组合的小组里讨论,再在班级交流)

1、本文运用了嘲讽的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几处来说明。

2、说说你对本文“心理独白”这种描写手法有什么认识。

第1题答案:标题含义的嘲讽,欣赏炮声的嘲讽,学美术断双臂和一腿的嘲讽,廉价容易得到的纪念牌的嘲讽,香蕉上写字的嘲讽等。

第2题答案:按照潜在的意识写,跳跃的画面穿插,可以表现意识的模糊,人物的不清醒状态。

六、比较阅读

1、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3、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

第1题答案:《一个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索科洛夫只想过太平的生活,这个要求并不高,但是战争摧毁了他的全部生活;《流》中的“我”根本还没有长大,就被赶到炮火之中,战争夺去了他的肢体,也结束了他的青春。

第2题答案: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 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上――索科洛夫是悲伤的,《流》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在对生活幸福的珍视上――索科洛夫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

第3题答案:不同之处是:《遭》中索科洛尼是在和别人交流;而《流》中“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

七、师生小结

八、作业


上一页  [1] [2] 

,陈庆德《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陈庆德《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