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背影》导学案17(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背影》导学案17(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216  栏目: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背影》导学案17(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5  背影

               主编 /王宾   编辑/ 赵修玉  徐崇峰  乔安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背影”这条线索在文中的作用。
 2、品味朴实、纯真的语言特点。
 3、感受纯洁深厚的父子深情。

【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后,独立完成,各组出一名学生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

1、了解作者

   作者       (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            、学者、       。《背影》是            散文。

  2.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í________       chóu__________躇   蹒跚_________

琐屑________   颓唐___________     diàn__________记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狼藉:                             踌躇:

触目伤怀                         蹒跚:

自已:                             颓唐: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比比小组内谁读的最好)

2、熟读课文,联系全文细细品味,回答下列问题。
  (1)、把四次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 。


  (2)、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3)、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4)、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三、鉴赏评析

      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语朴实而简洁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
  ①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④ 进去吧,里边没人。

【中考链接】

 1.2013年兰州中考试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 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D. 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2013年兰州中考试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④② 

  3.2013年重庆中考试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B.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D.他苦心孤诣地设计出的、极具创意的建筑模型获得了本次创新大赛特等奖。

   4.2013年重庆中考试题)参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

     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                                             ;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

    【达标测评】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4.文中两个“踌躇”说明了______________,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拓展延伸】

                                 父亲 (2010年安徽中考)

①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③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1] [2] [3]  下一页

,《背影》导学案17(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