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社戏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重要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重 难 点: 同上2。
教学设计:
一、 引读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正
1你小时候生活在哪里,你还记得你儿时的小伙伴吗?回想童年,你一定会记忆起那些奇珍异宝,读了本文以后,“他” 会告诉你的答案,相信你会有同感的。
2了解作者。
1回忆作答。
2学生回答、补充。
二、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正
1朗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段。
2标出你最欣赏的词、句、段。
3学生朗读课文一二遍,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4全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又是怎样结构全文的?
提示:看社戏是中心,盼看(1~3)---去看(4~30)---怀念(31~40)。
1朗读课文,勾划圈点。
2勾划圈点。
3学生回答。
4学生浏览后作答。
三、合作探究、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正
1请一同学朗读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乐土)
2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具体表现在哪里?
3这一部分与写社戏有什么关系?
提示: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1学生看书找关键词。
2先小组讨论,再班上讨论。
(A 、我在这时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B、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C、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限乐趣。)
3学生思考:(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做鋪垫。)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鲁迅的一些文学常识;训练了朗读;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弄清了第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练习。
社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小说是如何恰当的使用材料,安排好叙事的详略的。
重 难 点: 同上2。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正
1. 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指导学生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精读第二部分
二、合作研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正
师提出问题:1、默读课文,思考:第二部分上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试着划分这部分的层次。
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出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3.学生齐读第一层,加深理解。
4.一切问题解决之后,小伙伴自然要急忙赶去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们看戏途中的心情?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层,其他同学思考。
5.齐读第二层,边读边想像。
6.第三层详写在赵庄看戏。按说小伙伴这样兴师动众,就是想看戏,但当小伙伴看到戏后又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默读第三层,读后可讨论一下。
7.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些什么呢? 我们不妨看看第四层。(偷罗汉豆)
8.由此,我们想一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看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9.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更塑造出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抓住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归纳一下他们的特点。
10齐读最后一部分。
默读课文
一(5-9)看戏前的波折。二、(10-13)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三(14-21)去赵庄看戏。四(22-30)看戏后深夜归航。
2.1为看社戏做好充分铺垫。
2初步表现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等特点。
3. 齐读第一层
1第10自然段对小伙伴们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表现小伙伴们的能干和去看戏时的愉快心情。
2第11自然段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观,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来表现看戏时的愉快心情。
6.戏不好看,小伙伴们很失望。
三、小结
小说有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小说的灵魂,那么如何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呢?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呢?这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简单总结一下。
四、课后作业
写一篇回忆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
tag: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