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6)“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语言使用生动传神。
(7)但是这种……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的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对比中表现了作者对蝈蝈充满喜爱之情。
3.快速阅读全文,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绿色蝈蝈)
(2)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出示板书: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板书显示: 外表特征:漂亮、嫩绿、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3)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第3至11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几种概括要点的方法:
寻找法(直接在段中寻找中心句或中心词)
取舍法(留取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
归并法(把无主次之分的几个意思归纳合并起来)
第3段:蝈蝈大合唱。
第4段:外表漂亮、口味难调。课文第4段。“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要什么呢?”作者苦苦思考的过程可以看出对工作的投入和热忱。
第5段:捕蝉高手、以弱凌强。清晨,作者散步时观察到了蝈蝈捕蝉为食。这反映了作者对事业的极端热忱, 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6段:津津有味吃蝉肚。
第7段:酷爱吃甜食。
第8段:毫不犹豫吃昆虫。
第9段:食肉吃果也食草。
第10段:贪婪品尝同伴尸体。
第11段:和睦共居、悠闲休息。举例子介绍了蝈蝈的和睦相处及休息。反应了作者对蝈蝈观察的仔细以及对工作的极端热情和投入。
(4)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歌手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4.合作研讨: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说明作者具有顽强的工作毅力,专一的工作目标。
“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
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将蝈蝈与蝉作对比,突出蝈蝈的特征,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作者用拟人和作比较的手法使课文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4)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 (A.食肉 B.食草 C.杂食)性昆虫。
课文第9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食性。选C,属杂食性昆虫。
(5)“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
(6)《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师生共同归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比如,“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等。这些语言都很传神。
,《绿色蝈蝈》教案教学设计10tag: 教学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