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山行》导学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山行》导学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742  栏目: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山行》导学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3 山行

【温故互查】

1背诵并默写一句描写秋景的古诗词名句,写好后小组内交流。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背诵这首古诗。

2. 掌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 在诵读中想象作者描绘的优美画面,体会作者寄托在其中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思。

【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大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大意。

1.杜牧,字        ,号                 朝杰出诗人。杜牧人称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其为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行:                               寒山:

坐:                                 于:

3.说说这首诗的大意。(鼓励学生以诗译诗)

4.这首诗描写远景的意象有                                ,描写近景的意象有      

二:整体感知,品味诗句。

1. 有的版本上写的是“白云深处有人家”,而课本上是“白云生处有人家”,你认为哪一个句子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受到人们的喜爱?

3.试着默写这首古诗。

4. 品味并背诵宋代范仲淹的两首词。简要说说其情调与《山行》有何不同。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中考链接】

(2012年日照)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达标测评】

1. 给画曲线的字注音。

山             

2. 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1)山行:                                (2)远上寒山石径斜:

(3)停车爱枫林晚:                       (4)霜叶红二月花:

3.《山行》的作者是        ,字         ,其诗文写的很好,尤以             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                

4.阅读《山行》,做题。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 诗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交代了哪些内容?

(2)  诗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 这首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天净沙   秋思

【温故互查】

1.格律诗是诗歌的一种,指唐代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句为绝句,     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按照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变化使用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并能背诵本诗。

2. 了解作者,了解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3. 分析小令中的意象,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4. 感悟这首诗表达的思乡之情。

【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大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大意。

1.马致远,字       ,号         ,元大都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余三大家分别是

                       

[1] [2]  下一页

,《山行》导学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