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论语》十则教案18(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教案18(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656  栏目: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论语》十则教案18(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才能有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现在山东泗水)人。    诲:教导,教育。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之:代词,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吧”等。  为:动词,是,就是。   是:代词,此,这,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种态度。

知:这句话中前四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思想。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齐:相同。焉;语气助词,可不译。内:内心,自己。
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讲修身,孔子主张修身要把向他人学习和内省结合起来。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几个人,不一定实指三人。行:走。必:副词,一定。师: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焉:兼词,指在这几个人当中。 择:动词,选择。  其:代词,他们的。善者:好的东西,优点。从:动词,跟从,引申为学习。之:代词,他们的优点。改:动词,改正。之:代词,缺点。而:连词,表顺承。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也有借鉴的意思。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一般指具有某种品质或某种技能的人,这里指有抱负有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定。  弘毅:强毅。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 以,把。为,看作,当作。乎:语气词,相当于“吗”。    已:停止。

翻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讲君子的从政问题,也属于修身方面。既要胸怀宽广,又要意志坚定。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定,才能长期坚持战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

翻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讲修身,这句比喻的话富有深刻的哲理性。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松柏与其他树木须要在岁寒之后才能现出区别,人也是这样,太平盛世,人人一样,然而在国家、民族危难紧急关头,仁人志士与无耻小人截然不同,正是“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大概、也许。欲:想,要。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勿:别,不要。施:施加。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认为能终身行之的修身之道是“恕”,这种推己及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今天仍应大加发扬。

五、分析课文:

1.小组讨论: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谈个人修养的,请各举例说明。 
    讨论后抽查发言: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个人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文章中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有哪些?(明确:9个)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字词理解

(1)通假字:

说:同“悦”,愉快。  是知也:知同“智”,聪明。女:同“汝”,你。

(2)重点词语解释:

时习之:按一定时间。朋:同窗。  三省:泛指多次。  可以为师矣:可,可以;以,凭。为,做。是知也:这。  必有我师焉:在里面。 然后知松柏:这样。  不知为不知:是。

(3)古今异义
    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
    可以:(古义)凭借某种条件去做/(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
    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而”和“之”的用法:

 

(6) 本文的文言句式:

a判断句式:

       是知也。

   b省略句式:

       可以〔之 〕为师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

探究讨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是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对此,有人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写一篇短文200-300字。 


上一页  [1] [2] 

,《论语》十则教案18(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