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样是分析太阳如大樱桃,我们两位同学带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体验。李单告诉我们因为我能有本领爬上别人上不到的高度所以我能见到别人见不得的景致,而单童告诉我们大樱桃的比喻恰恰是人物饥饿感外化的客观表现,真正是体现苦涩的地方。
生:“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这说明我们为了抢柳叶儿出发得很早,要走很远的路才能抢到柳叶儿,说明抢柳叶儿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师:你的分析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案P73的第一题,请同学们翻开学案看一看。正是陈轩昂同学刚才所说的,这题说明了抢柳叶儿时间之早,走的路由近到远。可见艰难。
生:“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这段中“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说明当时很冷,爬树的滋味并不好受。
师:你知道“我”抢柳叶儿时值什么季节?
生:早春。
师:早春气候如何?
生:冷
师:对,还是比较冷的,就是我们现在,你们我们现在是不是还是比较冷的?
生:是的
师:你可以试想,这个时候如果早晨清凉的露水沿着你的脖子滴进去,滚下去,会是什么感受?
生:“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样的饭其实并不好吃,但是全家也只有我一个人能吃饱,可见当时条件多么的困难;我吃得“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我当时非常的瘦,平时都是吃不饱的。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苦涩。
师:你的分析太透彻了。柳叶儿包子到底好吃不好吃?
生:不好吃。
师:是啊,不好吃的柳叶儿包子全家也仅仅是只有我一个人能吃饱,可见物资极端缺乏,“我”的瘦削已从这“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中让我们看到当时的苦中带涩的生活状况。
师:经过同学们多方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文章写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虽然似乎写的是乐事,然而这乐事里流露的却是一份苦中带涩的滋味,作者用的是一支乐笔,而全文的感情基调却是苦中带涩的。
(板书:苦中带涩)
三、研读感悟
师:回到我们的质疑,看看第二部分的疑问,请同学们思考这一部分的疑问,同座位彼此讨论,选题回答。
(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生:我回答张倩羽的问题,“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中的“又”表现了“我”对柳叶儿的关注,并且这种关注是每年如此。
师:关注,并且是每年如此,说得好。那么我为什么每年对它关注呢?
生:因为它对我有特殊的意义。其实我很想知道是什么特殊感情。
师:其实我很想知道是什么特殊感情。是不是就是田伟航他们所说的情有独钟呢?
生:我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以柳叶儿为题?”。柳叶儿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早春的一道风景,更富有特殊的意义,它曾经在“我”最困难的年代帮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所以我对它有特殊的感情,所以用“柳叶儿”为题。
师:这种感情既不仅仅是“乐”,又不全是“苦中带涩”,它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对它情有独钟。所以虽然柳叶儿味苦,微涩,不好吃,但是作者依然对它情有独钟,在那个自然灾害深重的年代,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它带给“我”“乐”,它也让我体现并怀念着“苦中带涩”,现在我想问,这个“情”到底是什么情?
生:感激之情。
师:为什么是感激之情?
生:因为它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救过我的命。
师:很好,所以是感激之情。
(投影:研读感悟:作者写作此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时候同学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估计就迎刃而解了,什么情?
生:感激之情。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二段和最后一段,感受一下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这种情感。
(学生齐读)
四、品读鉴赏
师:本文的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饱含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值得我们品读鉴赏,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做一个随堂练习,品读鉴赏“我最欣赏的句子是 ,这句话采用 的手法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角度)写了 内容,表达了作者 情感。”
师:我们在独立鉴赏之前先来回顾一下我们所学过的相关知识
(投影:知识点回顾)
五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六种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对比烘托、化用典故、
联想想象、比兴象征
七种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
师:五种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我们今天学是这篇课文柳叶儿用到了哪些表达方式?
生:描写,记叙,抒情
师:很好,那这篇课文最为突出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生:描写
师:对,这篇课文的描写非常生动,值得我们好好的品读鉴赏。
师:六中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我们学过那篇文章用到借景抒情?
生:《济南的冬天》、《春》
师:很好,那托物言志呢?
生:《石灰吟》
师:是的,《石灰吟》的确是托物言志,我们中学阶段学过哪一篇用到了,想一想,冰心的。
生:纸船
生:《母亲》
师:对了,是《母亲》,当中借纸船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师:对比烘托,那篇课文用到了对比烘托?我们这一单元刚学过的。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很好,将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进行对比。我们再来看化用典故,我们哪里学过化用典故?
生:《迢迢牵牛星》
师:那么又是什么地方学过联想想象呢?
生:《天上的街市》
师:非常正确,《天上的街市》是学习联想和想象的一篇典型的课文。最后比兴象征是哪一课?比兴我们目前还没有学,但是象征学过。
生:《赤壁》
师:用什么象征什么还记得吗?
生:用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
师:七种常用修辞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修辞手法是使用我们比较熟悉,在这里我只想问一问,什么是比拟。
生:比拟就是拟人和拟物
师:对的,比拟就是用丰富的想象拟人和拟物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采用这些写作手法来完成对课文的品读鉴赏。先写在学案上,写好以后四人小组之间相互鉴赏,推荐本组内写得最好的一篇。
(学生先写后彼此学习,选择最佳的鉴赏成果。)
生:我推荐我自己的,我最欣赏的句子是“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这句话采用 丰富的动作描写 ,写了 我上树爬高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能显示自己爬树的本领时的得意洋洋的 情感。
师:对,这里采用了丰富的动作描写,动词有哪些?
生:甩、飞、爬、饱、摇、弹、摆、溜,这些动词写出了我一个顽童的形象,也活画了我的得意洋洋。
生:“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这句话采用了优美的景物描写,借景抒情,写出了作者现在回想起当年去抢柳叶儿时的苦涩心情。
,《柳叶儿》教学实录6tag: 教学 柳叶儿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