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课》 学案
泗交初中 设计:郑海龙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老舍的有关知识。
2、 朗读课文,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小说中的爱国激情。
3、 品析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4、 比较《最后一课》和《第一堂课》的异同,体会爱国主义的不同表达方式。
【课前预习】
导学设计:
一、走近作者
老舍,原名 ,字 ,北京人,满族。著有《 》,《 》等长篇小说。抗战爆发后,以主要精力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坚持创作,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诗歌作品。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
二 、写作背景
《四世同堂》(包括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这部著作是老舍抗战文艺创作中规模最大的长篇巨构,表现出老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它也是我国抗战文艺中一部颇具独创性的史诗性作品。
《四世同堂》描写的是小羊圈胡同的十几户居民的生活。身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爷是一个倔强、正直,令人尊重的长者。儿子祁天佑是一个正派的生意人,结果反被日本人逼得投河自尽。长孙祁瑞宣,是一位中学英文教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也不为日寇做事,同贤妻韵梅维持一家老小生计。次孙祁瑞丰当了汉奸。三孙祁瑞全出城当了八路军。祁老太爷的曾孙小妞妞在日本投降前夕被活活饿死。小羊圈胡同的其他人或抗争、或被出卖,弄得家破人亡;或苟且偷生,认贼做父;有人被屠杀,有人被逼疯……这条胡同发生的一切,成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缩影。
三、初知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颤 ( )辖( )咳嗽( )跤( )眼眶( )
2、划出文中描写祁瑞宣先生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情。
A、描写祁瑞宣先生的句子:
⑴心理描写:①
②
③
······
⑵行为描写:①
②
③
······
B、这些句子形象地刻画出祁瑞宣老师 的心情。
【课堂学习】
1、自主完成课文理解与比较探究。
2、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把本组不会的题写在黑板上。
3、组与组之间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看视频读课文。)
二、课文理解:
A、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第一堂课”?
B、句子赏析:
1、怎样理解“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2、如何理解“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
三、比较探究:
1、结合两篇课文里老师、学生的表现,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下表。
《最后一课》
《第一堂课》
相同点
1、都是 的一堂课。
2、都渲染了 的氛围。
3、都是人们 情感的一次集中表现。
不同点
1、更多的是写 的痛苦。
2、作者用 的眼光看 。(文中人物的身份)
3、教师在此地的最后时刻一直在坚守岗位,所以他的行为表现是
的。
1、主要是写 的痛苦。
2、作者用 的眼光看 。(文中人物的身份)
3、教师面对学生,面对时局,不知如何应对,所以他的行为表现是
的。
2、“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第一堂课》似乎从头到尾都在表现这种“说不出”。而哈墨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即将结束时,面色惨白,话说不下去。这是不是和祁瑞宣老师的“说不出”一样?
3、这两课都强调课堂气氛的“ ”(填入一个字概括)的。但原因一样吗?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锦绣的山河,勤劳的人民······我们的民族历经沧桑,历经艰险,不屈的脊梁始终挺直。面对灾难,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应对;面对横祸,我们同心同德,戮力前进;面对未来,我们齐心协力,积极创建······我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而感到自豪!
爱国,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我们的爱国情怀呢?请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 傅雷
tag: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