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题讨论。
1、作者既然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平桥村的情况介绍”部分?
——这部分交代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2.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又为什么要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3.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
4.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的原因是――平桥村的人的善良可爱。深化了主题
5.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人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人情美、景物美、故事情节美。(另外一个说法是:所谓“那夜似的好豆” “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三、品味词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课后“词句品味·积累”第1题,加着重号的词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课后“词句品味·积累”第3题,你有过类似经历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四、引导归纳中心:
课文写的是“我”少年时代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情景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
1、细读文章,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提示:可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谈。)
2、熟读、背诵文中的体现景美、情美、故事美、情感美的段落。
3、作文:《我最 的一个人》
提示:(1)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如:“欣赏”、“难忘”、“喜欢”、“讨厌”等,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题目。(2)用具体的事例和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12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3、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复习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讲述了作者因醉意未消,暮色苍茫而迷路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要学的《桃花源记》也是讲述的一个渔人因迷路而误入桃花源,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观呢?下面就让我们一看究竟吧。
二、作者简介
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习过陶渊明的《饮酒》和《归园田居》,对这位诗人有所了解,大家一起回顾、温习一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可为学生介绍一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同时也可补充一些陶渊明的诗。)
三、初步感知课文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诣(yì)太守 垂髫(tiáo)
刘子骥(jì) 阡(qiān)陌交通 便要(yāo)还家
(二)熟悉课文:
1、疏通字词。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都。 所从来:从哪儿来。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云: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2、自我尝试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地方在翻译的时候有困难的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解决,如不能解决,可向老师提出来。
3、课件出示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缘: 缤纷: 仿佛: 舍: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心灵净土”教学设计tag: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