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荷蓧丈人》教学方案

《荷蓧丈人》教学方案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838  栏目:高五册语文教案
标签:高五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荷蓧丈人》教学方案,

    (七)课文注释讲第二段“路”下有“反子”,即“子路反,子曰”,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文章这一段议论似乎应该是孔子的话。那么第二段中心意思的表达有哪正反两句?

    反:①不仕无义      正:②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七、引导学生设疑、质疑和讨论。

学起于思,学贵于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学们可以就课文设置一些问题来做讨论。可从人物的角度设问,也可在课文的每句话之前加为什么 ,对孔子和隐士不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进行比较评论。

    (一)子路为什么跟从孔子周游列国,落在后面?

    孔子周游列国时,由于种种原因,大家曾多次彼此相失。例如,经匡时颜回掉队了;过郑时孔子一个人跑到外城东门,后来才被子贡找到。子路偶而掉队也属正常。其实这问题并不重要。

    (二)丈人为什么不但不告诉子路老师的去向,反而借题发挥,予以嘲讽,并且自顾去除他的地呢?

    解释“四体” 和“五谷”。( 将成语“五体投地”、“五谷丰登”与之比较)

    丈人倒不是因为孔子轻视劳动而批评他,而是因为政见不合。一个主张消极避世,认为社会混乱无法整治,还是回归田园去自力更生,洁身自好;一个主张积极入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一切可能而去整治天下。这样两者就产生了冲突。归根到底是丈人看不惯孔子这一伙奔波求仕的人,也就不愿、不屑正面回答子路了。

    (三)面对丈人的批评和不理睬,子路为什么态度反而是那样的恭恭敬敬?

    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只小其九岁,据说勇敢好斗,为人直率,有时还有些粗鲁,这次彬彬有礼,是说明他感觉丈人出语不凡,非等闲之辈,不是一般的老农,而是一个隐士。大凡隐士都很有学问的,他们也忧国忧民,其“忧”和孔子一样,只是处理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子路才恭恭敬敬站在那儿。

    (四)丈人为什么前倨后恭,还要热情款待子路,叫儿子相见?

    先分析其热情款待。鸡黍精美珍贵,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是上等待客之物。例如:“设酒杀鸡作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这是丈人有意让子路看看他宁静的田园生活和家人团聚的温馨。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的思想观点,以热情打动子路的心,让他放弃周游入世。(或曰“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胜于雄辩”)     

    (五)孔子为什么一听子路讲了上述事实就知道荷蓧丈人是一个隐士,并且叫子路返回去见他?

    古人以为孔子是叹其隐,而又欲其不终于隐。想去游说让他们知道君臣大义不可废,做人臣的就是对国家尽忠尽责。晓之以君臣之义,动员他们出仕。

    (六)丈人为什么在子路返回来时又走了呢?是偶然的,还是故意的?

    古人追求“至理无言”,因为彼此政见不同,“道不同不相谋” ,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不如避而不见。何况丈人信奉的道家的“行不言之教” ,不愿争论,点到为止。其避而不见,显然是故意的。                                 

    (七)第二节孔子为什么要发一大通议论?是针对前面整体情节而言,还是就哪一情节而言?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呼应上文“见其二子焉”。由此可见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的高明之处。

    其主要内容:一是批评隐士不仕;二是表明自己积极入世,坚持不懈。

    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臣对君就应有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不仕无义”。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以废除呢?而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 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同学们,我们做了以上如是的讨论,相信大家会有收获和启迪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八、拓展和迁移阅读。 

   (一)《论语·微子篇·长沮桀溺耦而耕章》(课内,见附录(2))

    1.指名学生阅读选文并复述。

    2.分别说说长沮桀溺和孔子的观点。

3.联系课文和选文,比较孔子和隐士们不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再读“预习提示”的有关内容)

隐士为了保全自己,逃避现实,对政治采取消极态度,不问天下治乱,只求在乱世中能洁身自好,其政治态度不可取,不过重视并实践体力劳动和农业劳动又应该肯定;孔子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改变现实,率领弟子周游天下,尽管他明知道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实现,但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积极的政治态度应该肯定,但他从事政治活动的动机,出自对人君个人尽责,有其局限性。

   (二)余秋雨《西湖梦(节选)》(课外,见附录(3))

附录(1)板书:

荷 蓧 丈 人

  对话体       hè   diào

              子路   →   隐者   ←   孔子

 杏坛讲学    从而后     以杖荷    不仕无义   食

 周游列国    拱而立     植杖而芸    君子之仕   见xiàn                         

 《论语》    反而见     止子路宿    行其义也   洁、乱   

                       [至]则行矣              后

                     记叙              议论    (止)

附录(2)长沮、桀溺耦而耕章(《论语·微子篇》)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荷蓧丈人》教学方案
《《荷蓧丈人》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高五册语文教案,高五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五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