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
4. 偏义复合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偏在“治”,一说“乱”反训作“治”,“治乱”连文同义 )
古今异同词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古今同义:认为。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奈何绝秦欢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如“你奈何不了他”“无可奈 何”。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 ( 楚国 ) 恢复 ( 国家 ) 。一说,反,覆转。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稿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认: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又如“常从容淡静”。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
4 . 词类活用
A 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B 省略句 遂绝 ( 于 ) 齐 ( 省略介词 )
又因厚币 ( 赂 ) 用事者臣勒尚 ( 省谓语 )
以 ( 之 ) 出号令 ( 省介词宾语 )
C 被动句 方正不容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D 倒装句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介宾短语后置 )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 介宾短语后置 )
明道德之广崇 (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语后置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介宾短语后置 )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 同上 )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同上 )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 ( wéi ) ”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
E 固定结构
奈何绝秦欢 ( 表疑问,怎么。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 表反问,怎么……呢 ? )
5 .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 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6 . 古代文化常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上称帝篙,不道齐桓,中述汤武
子非三闾大夫欤 ?
为楚怀王左徒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虽放流,眷顾楚国……
【 妙文赏析 】
难忘的八个字
[ 加 ]玛丽·安·伯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 棗 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 ! 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 ? ”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受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讲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很不一般的缘故 棗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测验。每一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 ? 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屈原列传》教案1tag: 屈原列传 , 高六册语文教案,高六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六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