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考语文专练大全,http://www.lexue88.com
2017年长沙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
我的归纳: 10.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我的畅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③不蔓不枝 ④陶后鲜有闻12.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 D.花之君子者也1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我的理解: 14.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 我最喜爱的花是: 我喜爱的原因是: 1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在古诗中有不少咏莲的名句。结合课内外的积累,试写出两句来。 ②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丽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墨”,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我的观点:(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纽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1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加冠 宋既成列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1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19.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 .② ~③20.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 答:(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2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2017年长沙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