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运用了 对比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愁 字。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日非,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说。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意味深长。
4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答:“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吗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湖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4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昌阻风(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①情景交融或正话反说,以乐写哀,欲抑先扬。②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思和愁绪。
(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这样写妙在何处?(3分)
答:并不相悖,而使诗更显构思精巧,以闲适写哀愁,含蓄委婉或从侧面表达了诗人浓浓思乡之情。
4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②
注: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4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 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4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夏 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⑵“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答:⑴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⑵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5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荠麦花如雪。
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答: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5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3分)
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第①点可紧扣诗题来答,第②点可紧扣第二句诗来答,第③点可紧扣最后两句诗及诗后注释来答)
5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登鹳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问: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丽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53、阅读《江汉》一诗,完成两小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和曹操的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两句诗诗意一致。(2分)
(2)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4分)
答: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5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
“肥”、“瘦”分别形容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诗歌鉴赏题备考63道tag: 诗歌鉴赏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高考诗词名句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