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生字新词;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3.感受诗歌的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诗句。
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课前: 收集诗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还能记住吗?点生背诵。
2、光记住诗还不够,谁记住了我们学习这首古诗的方法?
(视频出示:识诗人---读诗句---明诗题---解诗意---悟诗情---背诗篇)
3、(导入新课)那么,这节课我们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
二.自我探究,感知古诗的内容。
1、请同学们参考出示的学习方法,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跟小伙伴一起学古诗。
2、遇到有困难的地方请做好记号,还要准备派代表发言。
3、给学生充分时间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先学生回答,再老师补充。)
1、识诗人:请两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汇报自己小组了解到的诗人资料。比一比哪个组说的更详细,资料更有价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也把他称为“苏东坡”。有没有吃过一道菜“东坡肉”?就是他最爱吃的一道菜。我们常念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是出自他的笔下。以后我们会学到他的许多诗词。)
2、读诗句: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很有名的。要读好诗,首先要把生字给读对,请两位同学来辨认这两个字:“亦”、“妆”。把音读准,再说说自己怎么记住它的。
“亦”:yi整体认读音节, 独体字,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妆”:后鼻音ang要读准音,左右结构,部首是“女字旁”。
然后我们来读诗句,找好节奏,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大家评一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明诗题:要想把诗读得有感情,就要理解这首诗,首先,从诗的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然后,你从诗里读懂了什么?
4、解诗意:谁能说说第一行诗写了什么?(每一行请两位同学发言,学生发言后总结。)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诗人要拿西施来比西湖,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扫娥眉,总是风姿卓越,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5、悟诗情:诗人要描写西湖的景色,用了哪些办法?(对比和比喻)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诗人观察的位置有没有变化?(没有)那变化的是什么呢?(是天气。)对,题目也告诉了我们“初晴后雨”,哪里是写“晴”,哪里是写“雨”的?(第一行是写 “晴”的,第二行是写“雨”的。)大家把这一句读一读,(学生读诗句。)告诉老师,西湖的“晴”和“雨”分别有什么特点?(相应板书:晴 雨 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
这样的景色你喜不喜欢?你觉得诗人喜欢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板书:好 奇 )
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可不仅仅是“好”和“奇”的赞美,他还运用了一个比喻句来比喻西湖,是哪个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先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学生读诗句。)在这个比喻句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西子”就是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一个很有名的美女,她和杨玉环、王昭君、貂婵并获称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在这首诗里,诗人并不是要写西施,而是借她的美来表现西湖的美,这个比喻奇妙而又贴切,写出了西湖的神韵,更突出了西湖的美。
诗人把西湖写得这么美,你从诗篇里感觉到了诗人的感情了吗?(对西湖喜爱的感情)
6、背诗篇:我们也带着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记,看谁能很快地把它背出来。(当大部分学生能背诵时,请个别学生表演背诵。)
7、质疑解难:对于这首优美的古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四.巩固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 )诗人( )所写。其中的一句比喻句是( ),把( )比作(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
五.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2、你最喜欢诗里的哪一句?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在你的印象里,我们祖国有哪些有名的自然风光?(学生运用自己的积累发表言论,如桂林山水、日月潭等。)
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史,古人们用他们的方式赞美她,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被后人所传诵,也许我们不能一一去参详考证,但是,在读诗文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瑰丽,我们亲爱的祖国妈妈,多么的雄奇秀丽!
六.作业
课外积累一首写风景的古诗,把它背出来。
tag: 教学 语文 ,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