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线索,理解内容,把握主旨。
2、揣摩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理解内容与主旨。
教学难点
1、揣摩词句,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字词,把握文章大意。
2、查询搜集古今中外尊师的 故事和与尊师有关的名人名言。
教师:准备好有关教师给学生深刻影响的事例,如毛泽 东和 老 师徐特立 先生,海伦•凯勒与 沙利文 老师,福楼拜与莫泊桑等等,以丰富文章的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品评重点句段,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强盛祖国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品析“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
一、老师印象,激趣再读。
检查第一课时的学习效果和预习情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在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选取了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作者是抓住藤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的?
二、合作探究,研读品析。
1、感知作者情感(爱国)
①课文除了写作者 和藤野 先生交往的四件事外,还写了哪些事?这些事情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提示: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职员对他的“优待”,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课堂上看电影。)
②去仙 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什么?
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只提到“日暮里”和 “水户”两个地方,因为“日暮”两字触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所以印象深刻,几十年后还记得。至于“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 朱舜水 先生客死的地方,作者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此对“水户”铭记不忘。写这些事情,反映了 鲁迅 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起了突出文章中 心的作用。 ③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请体会一下:作者对这种种优待有什么感受?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 酸,表现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④两件事情(匿名信事件、看电影)给作者怎样的刺激?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⑤ 前面我们阅读了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变化之感情。 学生思考,研讨交流:
A.在东京: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去仙台:触发忧国之情 C.弃医从文:—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D.离开仙台: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
⑥学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好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 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两件事情以后,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具体解释请参看课文有关注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2、探究文章主题
关于课文主旨的理 解, 争论颇为热烈,对于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①“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②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③课 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如下:
较倾向于第(1)种:“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为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理由:第一,散文叙述的焦点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 和藤野 先生有直接关系,恰如结尾处点明的“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而从作品的实际效果看,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第二,从全文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也正因作品饱含的爱国主义感情,从而使藤野的形象更为感人,可以说,爱国感情是文章的“底色”和背景。第三,鲁迅一直怀念藤 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全集》,译者增田涉写信征求选文意见,鲁迅回信说:“请你全权处理好了。在我看来,非放进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你译出加入。”1936年鲁迅又向来到上海的增田涉打听藤野的近况,可见其怀念之情。所以说,歌颂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主旨。 (简介师生情)
tag: 年级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