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11-07 14:56:20   浏览次数:996  栏目: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为什么要鉴赏姑娘形象呢?是为了进入教学的下一层次。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诗人希望在雨巷邂逅这样一位姑娘呢?为什么仅仅是“走近,走近”“远了,远了”“消了,散了,消散了”这样的相逢方法呢?这实际上已进入了教学的最深层次,即对诗歌深层意蕴的探究。
    本教案是分层解读文学作品的一个典范。“披文以人情”,层层剥离,不是对诗歌的拆卸和作贱,而是把诗歌的蕴味、情感、灵性融入了我们的心灵。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新乐派”诗歌的特点。
    2、品味语言,感悟意境,反复吟咏全诗。
    3、深刻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培养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鉴赏意象,感悟意境。
    教学方法
    四步语感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徐志摩,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35个春秋,悄然逝去,一首《再别康桥》,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牵挂和思念。今天,我和大家共同走近徐志摩,走近那纷繁美丽的情感世界。
    一、诵读,体悟艺术美。
    1、第一节诗
    (1)学生朗读第一段,学生评价,老师点拨。
    (2)教师朗读指导:
    第一节诗连用三个“轻轻地”,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读,仿佛诗人缓慢而轻柔的步履。一别几载,康桥已接纳了那么多的学子。熟识的校园,陌生的面孔,物是人非。“轻轻地”三字,蕴含了诗人此时此刻那种淡淡的愁绪、那种难言的生疏、那种幽微而又细腻的情感。
    2、第二节
    (1)学生朗读,同学评价,老师点拨。
    (2)教师朗读指导:
    “新娘”“河畔的金柳”,此时幻化为美艳的新娘。这个词,要读出惊艳的喜悦,声音要响要亮。诗人此时仿佛又回到过去的美好岁月,无比地陶醉和幸福,要读出这种感情的跌宕。
    “荡漾”一词,要读出水面荡起层层涟漪的“荡”感,要读出心泉摇曳的多姿。声音要低柔悠长,满含深情。
    3、第三节
    (1)学生朗读,同学评价,老师点拨。
    (2)教师朗读指导:
    “油油的”一词,要读出滑滑的、润润的感觉,要读出“青荇”这种水草的特质。


www.lexue88.com     “招摇”一词,声音可以张扬一些,读出自在无束的感觉。
    4、第四节
    (1)学生朗读,同学评价,老师点拨。
    (2)教师朗读指导:
    “天上虹”这个词,要读出“虹”的绚烂明丽,声音要亮要美。
    “揉碎”一词,要读出破碎的感觉,声音要低要柔,情绪黯然。
    “沉淀”一词,要读出沉淀感来,声音低沉。
    “梦”一词,要读出梦幻色彩,声音要有飘忽迷离感。
    5、第五节
    (1)学生朗读,同学评价,老师点拨。
    (2)教师朗读指导:
    “漫溯”,声音要悠长深远,读出追寻的色彩,读出对“青草更青处”的想往。
    “星辉”,声音要满含欣喜,读出星光粲然的感觉。
    “放歌”,声音要高亢喜悦,此时此刻,诗人的情感已达到高潮。
    6、第六节
    (1)学生朗读,同学评价,老师点拨。
    (2)教师朗读指导:
    “但”字后,要稍作停顿,因为诗人并没有放歌,并且也不能放歌。这个“但”字,要读出顿挫感,要读出深沉凝重的色彩。
    “悄悄”一词,要轻轻地读,此时,诗人的情感回到“别离”的情境,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别离”一词,要读出感伤的色彩,声音低沉舒缓,满含哀愁。
    “沉默”一词,回环往复,声音尽量拉长,读出叹息,读出沉重。
    7、第七节
    (1)学生朗读,同学评价,老师点拨。
    (2)教师朗读指导:
    “悄悄地”一词,连用三次,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读,要用声音把诗歌推向那种默无声息的境地,声音要略带忧伤,略含无奈。
    第二课时
    二、品读全诗,鉴赏语言,揣摩意象,体悟情感。
    1、教师鉴赏指导: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作品,语言华美。尽管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但却处处流淌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韵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语言的深层意蕴的探求,我们获得的是美的感悟、情感的共鸣。请同学们运用增删调换法和联想想像法,找出你最有感悟的地方,说出你的体会。
    2、交流品读结果,教师点拨升华。
    (1)第二节诗
    意象        金柳
    ①“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是“新娘”,这是什么手法?有何情味?
    点拨:比喻。让“金柳”幻化为美丽的新娘,这是绝美的比喻。柳宗元“一树春风万千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杨柳细、嫩、柔、软,春风吹来,万千枝条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牵扯着离人的愁绪,弄得人心烦意乱。志摩是深谙中国古典文学的,让康河畔的金柳幻化为美艳的新娘,这里一定有离情,也体现了诗人唯美的情怀。
    ②“荡漾”换成“浮现”,可以吗?为什么?
    点拨:换了,情味就变了。“荡漾”写出了一种心泉摇曳的美。心泉波动,荡起层层涟漪,写出了诗人温柔而又缠绵的情怀。那康河畔的艳影,会永存诗人的心间。我们可以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如“你的笑容荡漾在我的心间”。
    (2)第三节诗
    意象        青荇
    ①“油油的”换成“轻快的”,可以吗?
    点拨:不可以,“油油的”,有一种光滑、细腻、随意的感觉。写出水草色浓,青翠碧绿;写出水草态美,美好轻盈。
    ②“招摇”换成“摇摆”“摆动”,可以吗?
    点拨:不可以。a“招摇”,贬义,如“招摇过市”“招摇撞骗”,张扬外露。诗中却是褒义,写出水草的无拘无束,有一种自在地狂野。诗人想做一条水草,隐身于水底,接受康河的爱抚和洗礼。b“招摇”,也有“摆手”“招手”的意思,康河里的水草向诗挥手致意,对诗人的到来表示欢迎。
    ③“甘心”有何情味?
    点拨:心甘情愿的意思。物我合一,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感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徐志摩至情至性,一生的三大追求是爱、自由与美。“甘心”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求。
    (3)第四节
    意象        天上虹
    ①“揉碎”这个词用得好吗?是不是有点破坏情调呢?这个词换成“辉映”,可以吗?
    点拨:a“揉碎”一词,实际上是说天上虹辉映在拜伦潭中,但是浮藻掩映,斑驳陆离,才会形成破碎感,用得很准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