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147  栏目: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第四课时
 【导语设计】
作家张爱玲曾这样描述男女有心跳感觉的见面:“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哦,原来你在这里。”
【文本解读.合作探究】赏析人物形象
一、林黛玉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
明确:众人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凤姐观察到她容貌标志、气度不凡;她们更多地注意到黛玉的外在形象。宝玉主要看到的是黛玉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俏丽,极富神韵。而她给宝玉最深的印象是“眉尖若蹙”,这难以舒展的眉头、愁苦抑郁的心情,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女主人公性格的一种基调。

问:分三次完成黛玉的肖像描写有何好处?作者采用切换视角的办法来写黛玉,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的形象不一样?
明确:三次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容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形象不一样是由观察者的审美习惯和对被观察者的情感所决定的。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众人对她更多的是怜爱,因而注意到她的身体。王熙凤主要是用对贾母的奉承心理去发现感受她的自然之美。宝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贾家公子,且 “喜欢在内帏厮混”,见惯了腻红肥绿,华衣艳饰,他怎么会去留意黛玉的穿戴而不被其“与众各别”的“形容”所吸引呢?在宝玉眼里,她那“弱柳扶风”的身姿就显得脱俗飘逸,通身的灵淑之气能使他灵魂清爽、净化。这才是对黛玉最全、真切、深刻的感受。正如脂砚斋所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里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2、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所了解的黛玉,都是他人所感。黛玉自身给我们什么印象?阅读课文中对林黛玉的心理、语言、动作等的描写。
明确:⑴写心理:第1段的描写体现林黛玉细心、多虑、自尊。也是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
⑵写语言:
第  段婉言拒绝邢夫人盛情的语言描写:这一番话,既表明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她顾全大局,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真是聪明识礼,心思过人。
第  段两次有关读书问题的得体的回答:体现她小心谨慎,谦恭得体,随机应变。
⑶写动作:
两次让座的描写,表现力也很强:
第  段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谦恭推让。
第  段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推让座位,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式,便一一改过来。——表现了她的知书达理,举止得体,聪明懂事的性格特点以及入乡随俗的世故人情。

小结: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多疑、自尊自重、谨言慎行。而这种心理合行为,是她孤单的身世合寄人篱下的处境造成的。
总结林黛玉的形象: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

二、贾宝玉
1.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找出相关语段,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第11、12段。作者从两方面侧面描写:一是王夫人嘱咐林黛玉的话;二是林黛玉原先在家听母亲说。按封建正统观念,男儿应努力读书,考取功名,以光宗耀祖。而宝玉喜怒无常,厌恶读书,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与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格格不入,所以贾府内外的人甚至连亲生母亲都贬斥宝玉,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2.人物出场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三方面: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语言动作作进一步刻画人物。


www.lexue88.com  ⑴外貌描写
 第14段.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华美高贵,突出宝玉在贾府受宠的地位;再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⑵《西江月》词
 第一首词着重说贾宝玉不通仕途经济。“不通世务”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窍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写他对封建正统人物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在封建正统人物的眼里自然是“行为偏僻性乖张”。 第二首词写他对封建制度的危害,是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而且天下第一。这两首词都是宝玉当时上层社会中的一个“多余人”。
作者模拟封建正统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手法,表面上好像是嘲讽、批判,实质上揭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服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实际上热情歌颂的却是贾宝玉这种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同时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⑶语言动作
①语言——给黛玉取表字
过去女子社会地位低下,一般人家的女子是没有名字的,在家随父姓,称“某氏”,出嫁后再在称呼前面加上夫姓。这里既体现了宝玉对这个妹妹的喜爱,也体现了他民主平等的观念。
②动作——摔玉
宝玉是贾母心中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光宗耀祖。在别人看来是他“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地摔,骂其为“劳什子”,这正是他叛逆性格的充分表现。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没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小结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道德的精神体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贾府及府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重点欣赏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形象美,其实,“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个人心中的宝黛形象都是不一样的。
【作业设计】写一段肖像描写。要求:透过肖像能体现人物的性格、气质。   板书设计
      林黛玉:小心谨慎    聪明灵秀
      贾宝玉:英俊多情    叛逆   

    【相关资料】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深受祖父和家庭的影响,从小博览群书,有丰厚的文学文化底蕴,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不但是杰出的小说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曾祖曹父玺,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 曾是当地名士,能写诗、填词、编戏;还是有名的藏书家;主持编纂《全唐诗》,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父辈曹颙、曹頫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康熙时代,是曹家鼎盛时期,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在曹寅任期内。雍正即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其父曹頫因受牵连,被抄家,家道从此衰落。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曹雪芹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晚年在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四十多岁,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痛苦地离开了人间。身后留下凄苦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