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熟悉《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了解前五回的主要内容,扫清阅读时的文字障碍,提高自学能力。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里等的分析评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重点难点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性格入手,提高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制作课件
《红楼梦》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及高超的艺术成就被推为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顶峰。课文节选的人物出场描写,历来受到高度赞誉,同时人物性格的刻画更是小说精彩的华章。每个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因此要做好充分的预习。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红楼梦》写作背景及前五回的主要内容; 2、介绍曹雪芹。
【导语设计】(播放《红楼梦•序曲。枉凝眉》)
有人说,:“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哪些同学读过《红楼梦》?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一点即可。
【作家作品】(见课件)
补充: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被岁月的长河无情淹没。到了18世末纪,高鹗è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所以说《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是曹雪芹饱含血泪写成的。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宴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过渡语】《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见课件)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过渡语】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
1、(检查预习)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板书】
(1)初进荣府 (开端)
(2~4)拜见贾母、邢王夫人、三姐妹等。
(5~6)初见凤姐
(7~11)拜见两位舅舅,介绍宝玉。 (发展)
(12)陪贾母进晚餐
(13~14)宝黛初会
(15~16)安排起居 (结局)
2、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几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点评】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展开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曹雪芹及《红楼梦》,同时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了思路。有同学还想深入了解的话,可以课下阅读《红楼梦》。
【作业布置】
阅读课文,筛选出描写贾府环境的句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明确作者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导入设计】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下面我们跟随林黛玉走进贾府,去探究贾府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2、请一位同学读第一段中“想着,又往西行……林姑娘到了”语段。问:①这进门一节体现贾府什么样的特征?②黛玉去拜见贾母时,所走路线是怎样的?(课件)
明确:【等级森严】尽管林黛玉是贾府打发人专程接来的,却不像一般民宅官第那样,可以长驱直入。从大门外进到内宅,须分三个层次:先是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便歇下退出:然后另换几个衣帽周全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围随至垂花门前落下。垂花门里是内眷所居,故众小厮不得入内,至此便退出。再由婆子们打起轿帘,复黛玉下轿,方进入垂花门。这一行程中,仆役、婆子、丫环人数众多,轮番更换,可见等级分明,规矩森严。
tag: 林黛玉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