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16.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C )
A.使用比喻句式 B.使用对偶句式
C.使用排偶句式 D.使用排比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参考答案:1.C 2.D 3.B 4.D 5 .A 6.A 7 .D 8.⑴观察邻国的当权者,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⑵兵器刚接触,(士卒们)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走。⑶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百姓,头发发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9.谨庠序之教,……不负戴于道路矣。 10.分三层:一层(1-3句),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二层(4句)小结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三层(5句)推出新的结论:王道之始也。11.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2.D 13.B 14.D 15.广施仁政,若百姓生活不好,要归咎自己而不归罪年成。16.C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2.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知识导学】
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邦国的主权在民。
孟子与梁惠王谈话,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梁惠王问:“孰能一之?”孟子回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惠王问:“孰能与之?”孟子回答:“天下莫不与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君王不嗜杀戮,那么,天下没有不愿意把政权交给这个君王的人。万章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说:“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问:“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又说:“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孟子•万章上》)是说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天又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接受了。于是舜就作了天子。虽然在孟子看来,归根到底天有决定权,但是天还是把事情告诉百姓,百姓同意,舜才作了天子。透过孟子说法的唯心论雾障,可以看到,在孟子看来,一个政权的建立是要通过百姓认可的。范文澜同志称这种思想为“敬天保民”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3. 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还有,齐宣王问孟子: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回答:“于传有之。”齐宣王问:“臣弑其君,可乎?”孟子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孟子看来,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对国君也可不义;国君既“贼仁”,又“贼义”,则臣民就可以诛此独夫,这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比起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4.政事以民为归宿。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那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虽然孟子的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利,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5.用人以民意为准。
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上》)又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主张选拔某些人,革除某些人,杀掉某些人,光听左右大臣及诸大夫的话不行,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这种观点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孟子主张君王应做到“不扰民”,反复强调“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的重要性;又分析君与民的相互关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
www.lexue88.com
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孟子认为有小勇,有大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这是大勇,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齐宣王又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孟子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称赞周初古公亶父带着他的妻子姜氏到岐山之下。并说:“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下》)
8.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这种思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基础演练】
一.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④数罟不入洿池( )
2.发 ①百发百中( )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
③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 )
4.兵 ①非我也,兵也( ) ②穷兵黩武( )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④草木皆兵( )
5.胜 ①高处不胜寒( )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③百战百胜 ( )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二.默写: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