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可以和陌生人讲话。
生:可以几个人同时聊天。
师:这么多特点,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它。
生:我妈妈经常发短信,我问过她了,她觉得在公共场合发短信,既不影响别人,还有保密性。
生:发短信比较便宜。
生:我爸爸喜欢把好笑的短信转发给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师(适时补充信息):在湖北地区,旧年的除夕和新年的初一到初七共八天,人们所发的短信共计1.09亿条。
师:你们看见过传真机吗?在哪里见过?
生:我在爸爸的办公室见过。
生:打印小店里也有。
师:(出示课件:传真机)是不是这样的?用过吗?课前调查时我了解到班上有7个同学的家里用过,谁愿意讲讲?
生:……
师: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要使用传真吗?
生:因为他传真的是西服的款号、颜色、型号等等,电话说不清楚,还怕说错了。
生:……
师:那你们有没有问过家长,以前没有传真机的时候,他是怎么处理这些事情呢?
生:问过,没传真机时主要靠打电话或者寄信联系。
师:看来,通信的快捷提高了你父母的工作效率。
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刚才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吧。
生:不同的通信方式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通信方式走进社会,走进家庭。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道谈论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通信事例、故事,学生在饶有兴趣的交谈中认识到了一些通信方式的独有特点,这为他们今后在生活中学会选择通信方式奠定了基础。这部分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回归生活,教学指导生活”的理念。】
师:看到这组数据,大家已经发现家庭使用邮寄的通信方式不太多,那么第3个问题我们暂时放一放,先来看看信件、包裹的传递过程,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1.看得见的信使──邮递员连万家(学生探究性学习,了解信件的传递途径。)
师:信是怎么从一个人手上到另一个人的手上的?谁寄过信?我这里有一封信,已经写好了地址贴好了邮票,寄过信的同学请上来。交给你,怎么寄?
生:我到邮局里寄。
生:放在街边的邮筒也可以。
师(指课件出示的“邮政局和电信局”):你会走进哪个地方寄信呢?
生:(学生指图)邮政局
师:对,寄信寄东西要看清楚中国邮政的标志。有谁收到过信?信又是怎么到你的手中的?
……
师:你们见过邮递员吗?
生:他穿着特别的制服,还有特别的自行车……
生:……
师:一封信还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我们来看看(出示P70信件的传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邮递员不可缺少。说起邮递员,有一个普通的邮递员,曾被评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你们听说过吗?
(请了解的学生讲述王顺友的故事。)
师:(出示课件:王顺友送邮路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王顺友却不顾生命危险抢救邮包,忍住肠子踢破的巨痛继续送邮件。对于他的做法,你们能不能理解?
生:……
师:发到边远地区的信,就是这样送到对方手上的。在不少地区,邮路是当地人与外界惟一的联系,通邮是当地人的需要。其实,在交通发达地区也有很多人习惯用寄信的方式。瞧,咱们班不是也有几位吗?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我姑姑在美国,打电话多贵,她就寄信回家。
生:我奶奶总是把叔叔的来信反复地看,看到叔叔的熟悉的字,奶奶说,就像看到了叔叔。
生:我妈妈出差,要身份证的原件,必须得寄信啊!
师:的确,邮寄信件这些物品不仅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有时侯也是互通信息、传递情感的需要。正因为如此,邮寄的通讯方式也一直存在,刚才想探究的第三个问题现在不是就找到了答案吗?
师:再看黑板,还有哪些通信方式也是通过邮递员传递信的?
(学生找到属于邮寄的几种通讯方式,教师按类移动板书。)
【在引导学生探寻信件传递的途径时,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寄信与收信的活动,通过孩子们已知信息的互相交流、补充,把学生零散的生活经验串在了一起,把他们平时熟视无睹的事物再现于课堂上,既让学生掌握了通信的相关知识,又提高了孩子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2.看不见的信使──电波、光波连万家
师:其他的通信方式的信息又靠谁在传递呢?
生:靠电线。
生:靠光波电波。
……
师:这几个同学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说得对不对呢?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最熟悉的电话的信息是怎么传递的。(出示课件:电话分户盒)你们见过这样的盒子吗?在哪儿见过?
生:在楼道里见过。
生:在我们楼房的侧边,我也见过。
师:是啊,它就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继续看!(出示课件听介绍:交接箱、交换机房)
师(补充资料):现在光纤入户,电话的信息传递更快了。快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一起数数:1-2。停!
师:就是这短短的一秒钟的时间,光波已经跑到30万公里以外去了!大家一定长了不少见识吧?其实,好多经常打电话的大人也不见得知道。今天回家后,你可以把知道的告诉他们!至于手机之间,手机与座机之间的信息又是怎么传递呢?我们课后还可以继续探秘!
,《通信连万家》教学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tag: , 四年级思品教学设计,四年级思品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 四年级思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