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筝》教学后记

《风筝》教学后记

11-07 15:34:49   浏览次数:709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风筝》教学后记,

 
 

《风筝》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文章再现了作者儿时与伙伴们的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快乐场景,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快乐不言而喻。行文到第四段笔锋一转:一阵风吹来把风筝吹得无影无踪,孩子们都哭了……文章格调与前文大相径庭,因为丢失的何止是一只风筝,更是作者儿时的伙伴们全部的快乐和希望呀。初读课文时,文章的笔触的确让我感动,作者这种前后情感的变化带到课堂就是亦喜亦悲的两种情感,怎样让三年级的孩子入情入境,深刻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化,是此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之初,我先让孩子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孩子们找到文章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个层次来写,安然站起来质疑:文章的第一段并不属于这三个内容之中,我顺势让孩子朗读第一段,并在黑板上用大括弧画出做风筝和放风筝是最大的快乐,并紧紧抓住最大的快乐这个词语来教学文章的前两部份,让学生细细体会哪些词句能体现出作者的快乐。

 

“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当孩子找到这个句子时,我让用词典查出这个词语的意思的同学站起来说说,并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在向往什么?希望什么?孩子们结合自己放风筝的感受说:希望自己的风筝能够做得漂亮,希望自己的风筝能够飞得很高很高,希望这个风筝能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是啊!带着这些美好的愿望来做风筝,难怪作者要说这是他童年时最大的快乐!”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教学这个句子时,我让孩子们利用换词来理解“依然”的意思,并出示一个句式的练习: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还可以说依然——?孩子说到依然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依然向往着风筝能够飞得很高……这样孩子联系上下文更深层地理解了“依然”这个词语的意思,这里渗透理解词语的两个方法:1、查词典2、联系上下文理解。

 

教学放风筝这段时,能体会出孩子们快乐的词句就更多了,我主要抓住了凌空飞起和翩翩飞舞这两个词语,翩翩飞舞这个词孩子们以前写作时也曾经用过,我运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想象翩翩飞舞时穿戴的服装,“五颜六色、流光溢彩、配合着悠扬的音乐,裙袂飞扬,翩翩飞舞就是这样美丽的景象”。孩子们再读这句的时候就可以读得轻柔而美好了。“看着自己做的风筝凌空飞起,翩翩飞扬,我们快活地喊叫着拼命地奔跑,难怪作者要说这是他童年时最大的快乐!”

 

前两段的教学紧紧围绕着“最大的快乐”来展开教学,回旋反复,多次品味,想象着创造一个完美的课堂。但疏于准备,与理想还是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想对前两段词句的品味朗读达到极至的快乐与第三部份极至的悲伤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能体会到文中孩子们的失落与沮丧,在对“垂头丧气”这个词语进行想像时,他们说仿佛看到:孩子们个个低着头、眉头紧皱,甚至有的孩子在默默地落泪不肯回家……但每每这时我总是不能陶醉,孩子们是真正地体会到了吗?还是一种纯粹地机械性地回答、技术性地朗读?这与我以前的教学导向的确是背道而驰的,但我坚信这是对了,因为发乎其心的才是真情!

 

教学结束时,我问:他们找到自己的风筝了吗?孩子们说没能。我继续问:真的没有吗?他们又说有。文章的开放性结尾,的确让人感觉意味深长,想象无限不知明天的作业学生会给予我什么惊喜……

,《风筝》教学后记

《《风筝》教学后记》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