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zhaoxia 发表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江红老师,在我校做四年级一节公开课。课名:《去年的树》课后,本校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课后的感想也体会。纵观这些感想,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1.准确的领悟,与自己教学中的对比
吕南 韩莉(结束的话)吕庆伟
2.真切的、诚挚的认识,切身的分析
刘爱军 魏侠(备与背) 刘树兰
3.虽然是科任教师,分析也同样透彻
黄曼
4.注意教师鼓励的语言
齐丽嘉
归根是源于自己的积累、教法、方法,教材知识相关的信息。
5.对自己今后工作的一些要求
齐丽嘉(1)
樊咏(2)了解各年级的要求标准“差距太远远了”也不是那样
满惠京 有信心成为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是“经历”。
6.关于教师素养的讨论。
7.关注到课前的那段交流。
杨锐
(1)关于理解教材,对各年级段水平的要求应当清楚。
(2)关于师生关系:师者,友也,可传道解惑,可畅谈心扉
(3)关于教师素养:语言表达,亲切和蔼的态度,文化积淀
8.对课堂是什么的理解。
金朝霞
9.关于情感教育,关于知识传授
何建华
张惠雯主任在她的课后感悟中谈到:“今天听西中街江红老师语文课《去年的树》后,感悟较深,虽然我教的是音乐课,但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的。
一、 江老师的板书,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地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
去年 茂盛
树
今年 树根——火柴——灯火
这样的板书,使学生立即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贯穿的,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思路清晰。
二、老师讲课的功底很深,随时把握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第五自然段的分法,教师用巧妙的语言一点,学生就明白了去年的树和今年的树自然段的划分了。
三、教师上课声情并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把本课文章讲透,还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把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堂上,使孩子信从小学会做要遵守诺言,对朋友的情感要真挚的简单道理。
四、教师的教态亲切,亲和力强,虽然面对的学生是自己初次见面的学生,但教师通过和学生的谈话,让学生消除了对陌生教师的生疏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较活跃。
总之,虽然不是自己熟悉的学科,但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才有了以上的感悟。”
何建华主任谈到:“听了市级骨干教师江红的一节四年级讲读课《去年的树》,感触最深的是江红老师自然、流畅的语言,亲切、和蔼的态度,真正把自己放在了与孩子们平等的学习伙伴的位置上,引领着孩子们体会着学习过程,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其次感觉到,江红老师在课文的讲读过程中,不但有情感的激发、引导,更有知识的渗透与训练。情感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去体会、理解;知识的传授也不是生硬的讲解、训练,而是融于课文的讲读之中。总之,普普通通的一节课,上得有滋有味,让人回味无穷。”
听江老师的课第一感触是“情感至上”。她处处注意挖掘学生内心情感,并且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其他同学听。从这一点上确实看出了江老师非常注重学生日常语文素养的训练与培养,也非常善于情感的表达,我想她在生活中也应该是这样的人。
第二感触是:“教学经验丰富,随机应变能力强,”在学生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没有慌张,非常从容地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就这点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有欠缺,往往在学生答不出来的时候,容易出现着急的情绪,没有做到处世不惊。
教学中提出了几种学习方式的建议,这些建议为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是为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资源。我认为江老师能够让学生更多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并不局限在一定的套路里面,这也是我想要学习的东西。”以上是翟红老师写的课后感悟。
高沈老师在感想中谈了自己的几点收获,她是这样说的:“今天,听了市级骨干教师江红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有些收获和感想。
1.做为一个优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江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2.教师的语言朴实,是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识积淀成的。
3.江老师在课的最后引导学生深入进去,体会情感,达到教学目标后,又要求学生续写,开拓了本文外延,给读者希望,这样使得课文当中悲凉的感觉转变为希望和光明,感情得到升华。
希望以后能多听一听这样的课,能和老师多交流。”
“听了江老师的课,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如何真正实现“心灵与文本的对话。”语文课就是要挖掘广西的情,让学生真正入到这个“情”里来,使课文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
以前,我一直教低年级,课文的内容、语言非常浅显,总觉得高年级还有个“中心思想”,“段落分析”,“写作方法”,低年级的课文,就是读,“你读读,他读读。”至于为什么读,要让学生读出什么,感受什么,没有对课文更深一层的思考,只是就课文,讲课文。如何从“情”字下手,去引领学生去感悟,每一个环节如何用自己自然地谈话式导语,去触及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们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得到升华。
其次,江老师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很扎实的,让我清楚地看到一节好,不是老师“精彩的表演”,而是学生的收获有多大。比如:中年级让学生初步感悟结构段的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如何把一段话用表示顺序的词概括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最主要的是江老师对教材深入地理解,科学地把握,是我最应学习和加强的地方,这才是上好课的根本。”以上是虞莉老师写的课后感想。
满惠京老师在课后感悟中写道:“今天听完江老师的课,感触很深,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堂好课,明白了语文教师的魅力所在。初读《去年的树》,让我感觉这是一篇有些令人伤感的童话故事,在江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很快就进入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令我佩服的是每一个环节,江老师都引导的那么自然,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恰到好处,让我不禁想起我在课堂上的表现,语言总是不能随着学生走,不能适时地接好学生说的话。总是想着自己下一个环节是什么,下面该说什么了,忽略了学生的发言。没有抓住他们语言中的闪光点,这是我下一步应该磨练自己的最关键的地方,在最短的时间里向江老师靠近,学会用语言煽情,努力挖掘文本的情感,争取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鲜明。
另外,江老师有一句话让我很受触动,那就是“准备一节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历练的过程。”这句话我觉得说到我的心里去了,这学期参加“东兴杯”作课比赛,我的收获在小,同时我感觉时间虽短,但我却得到了锻炼,我感觉如果经过长期的历练,我也会成为像江老师一样优秀的老师!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这么做,向各位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听了江老师讲的《去年的树》,我颇有感触。江老师课堂上那种饱满的情绪,动情的语言,给我很大的触动。我想,在饱满情绪背后的,是江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信;我想这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具有的。江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很融洽,她能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把自己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而不是把学生放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有了积极性、主动性,自然对老师讲课的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思维、情绪都能及时跟上老师的要求,按照老师的提示来学习。“和学生谈话”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学生是我们的学习伙伴”,是我今天听完江老师的课后,学到的最新的理念。古语说:“师道,传道授业解惑也”,我看,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教书育人”外延的不断延伸,还应再加上一句“师者,友也。可传道解惑,可畅谈心扉。”
以上是我听完这节课后的一些感触,不到之处,还望大家批评。”————赵颖
tag: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