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
【文章特点】
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
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文章词句优美,感情丰
富,意境很深,教学时,要抓住环境特点,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
以及《月
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准确地把握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交代目标
二、学习第一段
1、细读思考:
这段写了些什么?
2、理解“传说”的意思,及第二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分层。
2、逐层理解课文:
⑴ 学习第一层:
① 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② 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着重理解“断断续续”
一词。
⑵ 学习第二层:
① 弄清楚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A、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
投影出示兄妹谈话的内容,请学生读这段话,抓住重点词,体
会这段的含义。
侧重理解“随便说说”的含义。
B、听到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想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
让学生结合贝多芬走进茅屋看到的情景去体会:正因为这家人
贫穷,但又爱好音乐,才激起了贝多芬强烈的同情心。
C、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重点理解盲姑娘的话。
(只通过一首曲子,盲姑娘就推测出弹琴的人是贝多芬,可见
她懂音乐。)
D、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想到了什么?他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
的问话?
② 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A、贝多芬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理解“清幽”一词
,并想象
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
披上了一层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B、理解《月光曲》的内容,并体会其意境。
a、仔细阅读课文,指出课文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
b、根据书中描写的内容,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并想一想《
月光曲》
的旋律及节奏会有什么变化?
“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
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
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
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c、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的一部分,让学生再次展开想象,
去欣赏体味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d、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⑶ 学习第三层:
① 齐读这一层,想一想写了些什么?
② 理解“飞奔”一词,它说明贝多芬也被自己所弹奏的乐曲激动着
。《月光
曲》倾注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深厚情意和对大自然的爱。
③ 再次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层。
三、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听──弹──记。)
2、按照事物的发展,了解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同情──激动──激情。)
《月光曲》相关知识
0
推荐贝多芬 (1770~1827)德国著名钢琴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
,他从小就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他早年受启蒙
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不少
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格。
贝多芬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他一
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他
的音乐创作,集古典派大成,开浪漫派先河,对欧洲音乐艺术的革新与发展,
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
,终年57岁。
《月光曲》 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课文写的是关于贝
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传说”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
事。但是,民间传说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好恶。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
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伟大的音乐家。
莱茵河 全长1300余公里,发源于瑞士圣哥达山,流经法国、德国和
荷兰,入北海。它是仅次于伏尔加河、多瑙河的欧洲第三大河,也是世界上最
繁忙的水道之一。
,《月光曲》教学设计
tag: 教学 月光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