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第一次活动杂记——教课文《字典大楼》
成都市高新实验小学:邓偲娟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关于“观课议课”的文章,我当时就很兴奋。想想,面对一次活生生的日常教学,上课时,专家不再正襟危坐于教室最后,与老师学生“保持距离”;下课,他们也不再一脸严肃地“指点江山”,而是与上课教师共同发现问题,争取解决问题,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引导教师更深层次的思考,这较以往的“听课评课”有多大的不同呀!如果自己能参与到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去,不断地思考、实践、反思、再实践,肯定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值得庆幸的是,在陈校长的极力争取下,2006年2月24日,成了一个值得记录的日子。上午第一节课,我的老师陈大伟走进了我们二年级四班,开始了第一次“观课议课”的活动。
课前
这节课是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北师大教材四册一单元“好习惯”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课文《字典大楼》的第一课时。我拟订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其中2个。2、扫清字音障碍,读通课文。3、复习部首查字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字典的用处。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阅字典的好习惯。到下一课时我再和孩子们一起学写剩下的6个汉字以及词语,理解文章,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字典的感情。为了达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打算设计这样几个教学活动:1、通过查字典引出课题,写其中的“典”“楼”两个字。2、初读课文,同桌合作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读生字。3、教师分类检测生字的掌握情况。4、再读全文,巩固读音。(重要的是先想清楚,想得不够,就不可能优选,对学生可能的情况需要思考。什么地方难,什么地方易?)
课中
课堂教学开始了!
当我用丁丁的口气出示生字“钠”,请孩子们想办法弄清楚它的读音、意思时,大家说了好多。有问别人、猜字以及查字典。我继续追问:“这些办法当中,哪一种最可靠呢?”孩子们意见非常一致——查字典!就这样,全班同学兴趣盎然地又利用部首查字法开始了一次查字典比赛。经过汇报,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第一个生字“钠”的读音,而且还知道“盐”里就有它。孩子们通过翻阅字典了解了一个新的汉字,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到了字典的用途。这样,课题“字典大楼”的出现就非常自然了。在这个课题当中有两个要求写的生字“典”“楼”。第一个字比较常见,在上学期的好多习题当中就常常出现。因此,读音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笔顺上面。果然,发言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先写两竖再写中间那横。第二个孩子则不同。经过辨析,全班同学明确了应该是先横后竖,我想大家对这个字的笔顺肯定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果然,在紧接下来的写字环节中,我就看到有孩子选择了写笔顺。学习“楼”字的重点在字型上面。我请孩子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女孩儿昕月说:“楼应该有木头,所以是木字旁。楼里面住人,有男有女,所以右边下面是个女;人要吃饭,上面自然就是米字。”当我肯定了这种拆分记忆字型的方式后,男孩天一又提出了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记忆这个字:“楼应该有木头,所以是木字旁。右边那个字就读lóu,姓娄的娄。”“原来这个字当中还有一个部分可以表示它的读音啊!”形声字声旁表音这一规律又让孩子在实践中有了感悟。我为孩子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而鼓掌!
对孩子们初读课文我提的要求是:读准字音,不掉字不加字。五个小节,总体来讲很好。只是有部分同学读不准“品”“血”。问题出来以后我并没急于解决,而是请同桌互助,共同想办法掌握生字的读音。这样,孩子们综合运用自己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在同桌的帮助下与生字进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之后,我将小黑板上已经分为三类的生字出示了出来。第一类常见字:盐、急、添、品、血;第二类形声字:按、址、码、砝、验;第三类难点字:登、添、瓦、造、教。针对常见字,我们做了两件事:读准,再给它们找词语朋友。读的指导重点就是“血”和“品”。对第二类字,我先请孩子们观察“按、址、码”。大家发现他们都是形声字,每一个字当中都有一个部分的读音和这个字非常相似。对“砝、验”,我就请孩子们尽量去找它们的“孪生兄弟”,孩子们找到了和“砝”长的像的“法”,和“验”长的像的“脸、签、检、捡”,通过拼读板书音节,大家又都发现这些字不仅长的像,而且韵母还都相同。我告诉孩子们,像这样的字也属于形声字!我想,经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孩子们对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感悟也又加深了一些。第三类字虽然复杂,但我仍然希望孩子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我请同桌一起想想办法记住这些字再由老师抽读。这三类字学习完之后,我采用了竞赛的方式检测读音。有小组竞赛,大组竞赛,还有男女生竞赛。虽然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对好胜的小学生来说,比赛,还是让他们情绪非常饱满!我尤其感到高兴的是“血”和“品”孩子们都读得很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够再通读全文,让孩子们看到自己通过学习生字获得的进步,真可惜!
(抓住主要的环节重点描述:活动现象、活动效果、自己的感受和评议)
课后
上午第三节课,“观课”之后的“议课”终于开始了。就我这节课,主要进行了下面一些活动:
一、 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理由。
关于教学目标及内容,我主要就三个问题阐释了自己的想法。1、之所以提出“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主要是教材的编排体系决定的。本册要求使学生基本学会独立识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项技能的形成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应该分步来走。在一、二单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复习过去学习过的认字方法,做声旁的练习。从三单元开始再学习利用形声字声旁认字的方法。这也是我汇报的第二点,在分类学习生字的时候为什么单独把形声字提出来找规律,就是想配合这个单元“语文天地”中渗透声旁概念的一个训练点,做声旁的练习,为后面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达基础。3、关于查字典。我认为学习查字典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孩子学会这种必备的学习技能,二就是培养他们爱字典,主动、积极查阅工具书的愿望。这册教材明确提出要求学生熟练运用部首查字法,学会音序查字法。而且,两种查字法的综合运用,合理选择,也是孩子们需要学习的。更为重要的是,爱字典,勤于查字典,养成向字典学习的习惯是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的。因此,我才注意设计了查“钠”的活动。
二、 直面问题。
陈老师给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希望我们讨论什么问题?”。说实话,这本教材中提到的“使学生基本学会独立识字”是我思考得最多的问题。难道二年级下期的学生还要像以前一样,一个生字一个生字的在全班范围集体学习吗?肯定不再可能了。我们都知道,一个没有摔过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学会滑冰的!孩子如果没有经过大量的自主识字,他们也不可能真正做到“独立识字”。但如果把所有的字都抛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学效果怎么保证?不又太不实际了吗?鉴于此,我觉得要完成比较大量的识字教学任务,我们教师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以在深入研究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对生字进行分类教学。因此,这课我就将生字分为了三类。但是始终还是觉得有些问题:针对不同类别的生字采用哪些方式教学更有效?陈老师提出分类很好,但是由于分类逻辑不统一,导致线索不清楚。今天的三类字有常见字,不常见字,可怎么也有形声字呢? 可不可以就只按常见不常见来分类呢?老师说的的确有道理。我只考虑到了要分类,可怎么分才是科学的并没注意。突然,我又觉得即使就按常见不常见来分类也是不科学的!所谓的“常见”是谁眼中的常见呢?我们说尊重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可这分类标准还是从老师的角度制定的呀!而且,就算是学生眼中的“常见”与“不常见”也是千差万别,怎么可能做到适合每一个孩子呢?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让我找到了自己下一次为“观课议课”研究活动提供课例的思考方向。交流真好,反思真好!
接下来是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你的导入很好。在上课前,你想过几种导入,你是如何选择的?”因为时间缘故,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展开。其实说实话,这个开头是我从《教师用书》上照搬过来的,当时只是觉得这种引入方式能够通过复习部首查字法让孩子们初步体验到查字典的好处。下来仔细想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对“钠”这个比较生僻的字,孩子们都通过查字典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解决了本课14个生字中的一个。更重要的是,这篇课文在理解上的难点“我按照“门牌”找到它的“住址”,啊,原来盐里就有它!”完全可以在这个环节得到解决。怎么做呢?查完字典后,请孩子来说自己的方法。教师根据实例引出这句话,自然学生就非常清楚了!原来,“引入”还可以和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我知道专家提出这个问题的初衷是希望为我们的备课思维多打开几扇“窗户”,可它却让我对“引入”的作用又多了一种认识。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观课议课”第一次活动杂记——教课文《字典大楼》tag: , 北师大版第四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四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四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