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 简单 有效——《南辕北辙》一文教学设计及课后记
教学设计者:柯静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4)通过多读,积累语言。
2、能力目标
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的好习惯。
4、教具准备
课件、汉字卡片。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 教学内容
《南辕北辙》一文是季梁劝魏王讲的一个故事。可以从多种角度概括寓意:1、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把方向搞正确。2、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相反方向错了,适得其反。3、自己错了,不听朋友的忠告,只能错上加错。4、由于措施不力而导致达不到本来目的。5、反映事与愿违的情况。
2、教学重点
理解寓意。
三、突破办法
继承我校“四动”即: “主动、互动、活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色彩鲜艳有动画的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的、轻松的掌握知识。让孩子多读,再演一演,从而帮助理解。
六、多媒体设计
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始终贯穿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体现师生平等互动,达到动态生成的理想课堂。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通过课外阅读都知道哪些寓言呀?
(指名说)
大家知道得还真不少呢,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寓言故事。
二、出示课件《南辕北辙》一文,一起读课题。
借助动画,了解故事梗概。
播放动画片。学生边看边边想:你看懂了什么。
(指名说,补充)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孩子们预习情况,请大家把书翻到48页,我们一起轻声读读课文。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联系上下文认识或者查字典。
2、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识字,纠正读音。
3、师配乐范读。
思考:课文里有几个主要人物?讲述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季梁 季梁的朋友)
四、熟读课文 理解寓意
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季梁劝了他的朋友几次?都是怎么劝的,他的那位朋友又是怎么说的呢?
(指名说)
(板书: 不解 不怕
告诉 没关系
诚恳 不用担心)
2、分角色练读
你们觉得季梁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固执己见)
对读书提出要求:我们能不能读出诚恳和固执己见呢?
过渡:大家读的太好了,我为大家的进步而高兴!
3、默读课文,思考:这个人到得了楚国吗?
(指名说)
五、板书课题 :南辕北辙
1、你们觉得这个人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呢?
认识 “ 辕 辙 ”字
2、谁能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呢?你从这个故事里收获了什么?又懂得了什么呢?
六、深化理解课文
组织学生表演课文。
七、作业布置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动手制作“成语宝宝来聚会”手抄报。多读书积累成语知识。
教学后记:
《南辕北辙》一文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难以理解寓意。在教学过程,我把教学难点易化,浅引,疏导让学生理解寓意,学有收获。现在谈谈我的教学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 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新教材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生升入第四学期,我不再把识字教学视为难点,可前已布置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阅读文章解决不认识的字,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课间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当学生读音有错误时,我一般是让同学评价和发现错误,共同改正。
二、 扎实教词语 注重积累
课堂上,我紧紧抓住动态生成问题“那个去楚国的人非常固执”。引导他们把握课文的主线,进入到课文的情境,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然后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放飞想象 注重拓展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对留有空白的课文,我通常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纷纷举手,有话可说。文章深奥的寓意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中逐渐明确起来。
,扎实 简单 有效——《南辕北辙》一文教学设计及课后记
tag: 教学 , 北师大版第四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四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四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