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实中追求自主与创新——盛新凤《秦始皇兵马俑》教学片段赏析
宋诏桥小学 冯盈盈
师:当我们看到军阵那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呢!请大家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在自学前,先作个调查,咱们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理想,长大了想当导游的有没有?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
师:文学家?(部分学生举手)军事家?(部分学生举手)(师笑)哦,都全了。这样吧,根据大家不同的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
,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重点研究:
军事家:画、摆军阵图。
文学家: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结合完成课后“习题4”。
导游:练说导游词。
播音员: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
(学生自学三分钟)
师:停!咱们就学到这儿,先来交流一下,请文学家先来。你完成了课后的习题,你研究了什么?
生:这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师:其他文学家有补充意见吗?(生摇头)说下去。
生:作者参观兵马俑的顺序是从前面到中间,再是两边的侧翼和后卫。
师:是不是这样?同意的举一下手。(生举手赞成)
师:你们先告诉我前面的整体描写是哪句话?
生:(齐读)
师:最后的整体描写是哪句话?
生:(齐读)
师:有意见吗?请军事家来介绍一下。
生:(投影学生画的军阵图,一旁讲解)
师:前面三列横队是什么?(生说不清)你们说是什么?
生:(齐)前锋!
师:说下去。
生:后面是四十列纵队。
师:是什么?(生说不出)下面请小小军事家告诉他!
生:(齐)主力!
师:对,也可以说是主体!
生:边上是侧翼。
师:边上的,面朝哪儿的?
生:外面的。
师:说下去。
生:最后一排是后卫,面朝外的。
师:有意见吗?老师还想考考你,为什么这么排列,你有没有研究?
生:如果前面有敌人攻击,前面三列横队就马上投入战斗……
师:有画得不一样吗?
生:我的和他的不一样。
师:其实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示意图可以有不同的画法,课后可以琢磨琢磨。哪个播音员来读描写前锋的句子?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读好这个段落,读出秦始皇兵马俑的气势。)
案例赏析《秦始皇兵马俑》
[ 2009-12-7 上午 09:49:00 | By: faerie ]
【赏析】
一、兴趣为首,让段的学习更有主动性。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总段式,如果让学生直接给文章分层,这样的方式既单一又枯燥,操作起来也没有什么意思。在
这里,盛老师摈弃了传统的讲授法对该段结构进行一一分析,而是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想自学课文,然后以不
同的身份进行汇报。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上来了,而简单的分层步骤也丰满起来了。
二、结合习题,让段的教学更加扎实。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一部分,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个资源,扎扎实实地教好语文。首先,盛老师结合课后练习帮助学生理清段的脉络
时,先从作者的观察顺序入手,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再由写作顺序入手,找出描写整体与部分的句子,这样第三段的结构就显
而易见了。这样深入浅出的引导让学生清楚地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就这样,盛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将本课的课后习题结合到
自己的设计中,利用“文学家”这一板块,让学生的学习有“枝”可依,学生自然学得更加扎实。
三、结合段的特点,图文结合,让文字鲜活起来。
而接下来的“军事布置图”更是设计巧妙。这个段落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写的,中间部分按照方位顺序具体描写秦始
皇兵马俑的神态,句与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层次鲜明。盛老师针对本自然段的特点,让学生来画一画秦始皇兵马俑的“军事布置
图”可谓是颇具匠心。图文结合,也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地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且让秦始皇兵马俑布阵一目了然。这样的方法值得
我们学习,如遇到类似的段落也可以来画一画示意图。
,在扎实中追求自主与创新——盛新凤《秦始皇兵马俑》教学片段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