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教案反思与创新
西坑镇校 雷旭军
教案1:
教学目标:
1. 教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 指导学生读出兵军阵的威武雄壮和兵马俑的栩栩如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些什么?
过渡: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2.读完这一自然段,知道了哪些内容?(兵马俑军阵威武雄壮、精锐的士兵排成三列……)
3. 朗读练习:请大家读读这一段,要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
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4.概括学法:先朗读课文,再说说从这一自然段知道了哪些内容,最后再练习朗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请大家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生根据学法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反思:
在该教案中,我试图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繁琐分析,让学生掌握学法自学第四自然段,同时让学生在朗读中感
悟文本,但在这个教案中,却存在着很多“硬伤”,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
A. 只有结果性目标,没有体验性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除了要关注结果性目标外,还应关注体验性目
标。即在目标中应体验出让学生以何种方法、策略、过程进行学习。
B. 目标陈述主体错位。在这个教案中,教学目标的陈述主体为教师,即教学目标都是从教师“怎样教
”的角度进行设计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怎样学”,与之相适应
的教学目标也应从学生“怎样学”的角度去设计。
2. 教材处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该设计基本上是遵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来上的。第一课时上了一、二自然段,本课继续学
习三、四自然段。这样的教案,基本上是沿袭“忠实展现文本教材内容”的思路在“教教材”。这就难免会
使教学过程陷入机械呆板,高耗低效的泥潭。
3. 教学过程缺乏清晰的主线索
整个教案缺乏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线索,使得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相互之间缺乏逻辑
关联,整个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如第2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说说从这一自然段知道了哪些内容,学生在回答时
只能是照本宣科,把课文中已经明明白白地写清楚的内容再说一遍。而学生说完之后又没有安排其它继续对
文本进行深入感悟的环节,便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读课文,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学生的读能读出些什么呢?学
生的读只能是装腔作势、鹦鹉学舌,根本不能真正体会到军阵的威武雄壮。
4. 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在学完第三自然段后,我安排了让学生根据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教学环节,力图体现自
主学习的理念。然而正如前面分析的,第三自然的学习过程本来就是存在问题的。将一个存在问题的学习过
程硬生生地“上升”为学习方法,并以此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其实效性可想而知。因此,这样的环节
安排,形式太于实效。
近日,我根据“学习主题构建理论”,对这份教案进行了反思,并结合有关资料,重新对本课进行了设计。
教案2:
学习目标:
结果性目标
了解秦始皇兵马俑军阵威武雄壮的特点。
了解兵马俑神态栩栩如生的特点。
能读出军阵威武雄壮和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特点
体验性目标
通过感情朗读,抓关键词进行体会,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仔细观察插图,猜测兵马俑的年龄、地位、兵种、心理活动,感受兵马俑的栩栩如生。
自主选择军事家、文学家、导游、朗诵家研究、感悟军阵威武雄壮的特点。
通过阅读课外书,了解更多有关兵马俑的知识,养成好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许多外国元首、学者在参观了秦俑博物馆后惊叹不已,认为它完全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
相媲美,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么些元首、学者发出如此的惊叹呢?这节课我们就
来深入研究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一、 研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的风采吧!
1. 请你们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描写秦俑神态的文字,写出了秦俑什么特点呢?(神
态各异、栩栩如生)
2. 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些沉寂了二千多年的秦俑读活吗?请你选择描写自己喜欢的那个兵俑
或马俑的句子重点练读。
3. 交流:
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安排学习描写老战士、新兵和战马的句子。
例:“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来感悟。)
谁能把你眼中的老战士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学习描写新兵、战马的句子时,同样要通过抓“一脸稚气”、“膘肥体壮”、“竖耳瞪眼”等重点来感
悟各自的特点,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 出示兵马俑图片,
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幅兵马俑的图片,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尤其是神态,来猜测他们不同
的年龄、地位、兵种、心理活动,看看谁的洞察力最厉害,表达能力也最棒!(提示:可以模仿课文的句式
进行表达。)
5. 过渡:秦俑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但这么多的兵俑神态各异,互不雷同,个个栩栩如生,真不愧
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二、 研读第三自然段
师:如果我们看到军阵那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呢!
1.请大家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老师这里有几项学习任务供大家选择,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任务:
军事家:画、摆军阵图,并作出说明。
文学家: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结合完成课后习题3。
导 游: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领略军阵的精妙布局。
朗诵家: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
2.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和学习形式学习第三自然段。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反思与创新tag: 创新 秦始皇 兵马俑 , 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