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教学建议
前面说了第一单元在教学时应瞻前顾后。那么就《天马》一课而言,是一篇介
绍说明性文字,我们可以参照前册书“沙漠之舟”一课的阅读方法,通过划关
键词来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如第二段,可划“来历”、“文物珍品”、“历
史价值艺术成就”等词语;第三段可划“体态轻盈、形神兼备”;第四段可划
“高超的设计构思”等……
这些词语一方面帮助学生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同时连起来又是文章的提纲
,可帮助学生把握整篇的内容。
从通篇来看,教学重点应在3至6自然段,围绕天马的造型、设计构思、名称考
证三方面展开,而这三个方面又都反映了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高超的科学技
术,此应为贯穿全课的主旨。
[附《马踏飞燕》课文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
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
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
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作者构思奇妙,让马的右
后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
作者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飞燕竟
安然无恙,可见这匹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才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作
者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
,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
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
科学技术,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课后第一个问题可以在结课时处理,但要注意不能单纯将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
片面地理解为象征着“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作为中国旅游的标记是分
为递进关系的两方面来说的:首先是它象征着中国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
古国,后一层意思才是破折号后面说讲的,如今,中国就如这天马正腾空飞速
前进!
语文天地中“初显身手”可以在这一课后或中间布置。
,《天马》教学建议
tag: 教学 天马 ,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