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抄写员》案例反思——这样回答完全正确
如果想查找更过相关资料,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谢谢合作!
克井柿槟小学 苗红霞
《小抄写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文章写的是十二岁的叙利奥为减轻父亲的生活负担,暗地里帮父亲书写签条被父亲一再误解,最终真相大白父亲十分懊悔的事。文章通过学习主要了解父子情深、叙利奥优秀品质及资本主义社会黑暗。为使学生能充分了解文章主题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读人物语言、心里去体会,同时最后通过问题——为什么文章题目不用“叙利奥”而用“小抄写员”?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主人公叙利奥的优秀品质。谁知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的想法异常独特,出乎我备课时的预设:
课前预设:
师:同学们,为什么文章题目不用“叙利奥”而用“小抄写员”?
(文章是以抄写签条引起的,且用“小抄写员”更能体现叙利奥的优秀品质及文章中心。)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为什么文章题目不用“叙利奥”而用“小抄写员”?
生1:用“小抄写员”更能体现叙利奥工作辛苦。因为“抄写员”指的是帮助别人抄写东西的人,“小抄写员”就是小小年纪就帮助别人抄写东西。还是一个孩子就要工作难道不说明他辛苦吗?
生2:用“小抄写员”作题更能吸引读者兴趣。读者看到课题一定会想:小抄写员是谁?他会抄写些什么东西?若用人名“叙利奥”作题就太普通了,因为我们已学过太多以人名做题目的文章。
生3:因为叙利奥帮父亲抄写签条贯穿了全文,所以用“小抄写员”比较合适。
反思:
虽然学生的回答与我课前预设的答案不完全吻合,但我觉得他们回答得非常正确。是啊,假若没有参考书,自己事先不知道答案,或许所说答案还不如学生呢!说实话我到这样的事情已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每遇到都是当时感觉挺不自在,但过后都不再想那么多。今天又遇此事,我不由不想:为什么对于许多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都能信口道出而且丝毫不差?能真正反映我们教师自己想法的答案到底有多少?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何在?思前想后,我想原因可能有多种:或许是受多年教学经验的禁锢答案已成固定模式,或许自认为从教多年对教材早已吃透根本不需要认真动脑思考找寻其他答案,或许……这时我不由又想起了低年级的一道考试题:我听见 。(让学生补充句子)一生补充的句子是:花开的声音。教师将其打错。教师在这里为什么要打错,我想肯定是受固定答案的禁锢。不过新课改后,许多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唯一了,但仍有一部分教师死搬教条,在词字上抠毛病、找茬、扣学生分。那怎样才能一改“死”的局面呢?我想除了遵照改革要求外,教师认真备课还是不可缺少的。倘若我们教师每次拿到教材都能像第一次拿到生教材那样用心备课,我们的思想就会更开阔,我们的课堂就会更有意思,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的壮观景象了!
,《小抄写员》案例反思——这样回答完全正确
tag: , 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