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课堂实录及反思
课前交流:师生互相介绍,拉近师生关系。
(本想做个小游戏来缓和一下学生的紧张心理,可能我太紧张了,看着那些孩子一双双小眼睛瞪着我,我就直接来了个自我介绍,然后学生告诉我说班里也有个孩子姓薛,我就和这个孩子认识了一下,就顺着思路和其他孩子进行了简单的问好。我感觉开场虽然也很自然,但方式太陈旧,没有新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画画你们都喜欢吗?
生:是
师:谁认为我画的画是班里最棒的?
很多学生举手。
师:哎呀,咱们班同学都这么自信!这么多同学画画都特别好!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一位小朋友,她的画也画的特别好,而且她画的画还得过奖,那这位小朋友叫什么呢?
(师生一起板书:玲玲,强调“玲”字的书写规则。接着书写课题:玲玲的画)
(这个环节我们四位老师都是师生共同书写课题,但是齐老师和赵老师都给学生介绍了“玲”的偏旁:斜玉旁,并介绍了斜玉旁的“玲”字的含义。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偏旁,却暴露了我知识的匮乏,我只教给了学生“王”旁,自己也是第一次听到“斜玉旁”,这就是我平常死教教材,只教教材的结果。这是我平常广泛涉猎课外书籍的缺憾。)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玲玲的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会生字,读通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自读课文,圈画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看课下的注音,在读完课文后,圈出本课的生字,标出自然段。
(我只考虑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音来识字,却忽略了文中还有个别生字学生不认识,如:糟。对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生字,我没有给学生以帮助,也没有教给学生方法,比如同桌互相请教或者请教老师,或者查字典。我觉得这是我备课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已知水平,没有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学方法,而只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来考虑教学内容。这是我前期准备失误之一。)
生开始读课文,有的边读边标自然段和生字,有的读完再标自然段和生字。
(这个环节用了7分钟,学生们把时间都花在了圈画生字上,很多孩子读完一遍课文后,找不到生字,因此花费了大量时间,本来我让学生圈画生字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扫清文字障碍,从而更轻松地朗读课文,结果却分散了学生读课文的时间,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三、检查识字
师:同学们都读完课文,也完成了老师的要求,下面老师找个小朋友说一说他标了几个自然段。
生:10个自然段。
师:我们要把话说完整,你标了几个自然段?
生纠正:我标了10个自然段。
其他学生回应答案相同。
师:好,下面,老师找个小朋友来读一下课下注音的生字。
生读生字。
师:有拼音的生字小朋友们都认识了,那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
生:认识。
师:老师考考大家,敢挑战吗?
生大声:敢!
(师出示生字卡片,先指名读,然后开火车读,其中,“详”“叭”学生总读错,我又特意强调了这两个字。)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生字,谁能来给生字组个词呢?
生组词,其中“催”“叭”学生不好组词,有一个学生想到了“催眠”,我表扬了他。
师:老师这里也有词语卡片,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读对了卡片就奖励给你了。
生纷纷举手认读词语。(端详、叭的一下,个别学生还是出错,在课文里时认识,单独认反而不认识了。)
(在检查生字这一环节中,我本来设计的意图是“字---词---句”逐步渗透,先记住字形,再认读词语,最后把词语回归到句子中去,让学生读句子,但由于这次课堂教学不使用多媒体,如果把句子写到小黑板上的话,又太多,我图个省事,就临时调整了内容,把读句子的环节省掉了,只认字和词语,然后就让学生去读课文。现场讲课时,我又因课堂临时调空不够,受到部分学生的牵制,感觉个别学生没有学会生字就是我没完成教学目标,我得耐心让每个站起来的孩子把生字读会,另外,我让孩子们给生字组词,然后又出示了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这无疑是重复教学,浪费时间,所以在识字环节的教学时间过多却反而收效不大。)
四、读通课文
师:大家都认识了词语,那么这些词语回到课文里后,相信同学们都能认识,那么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吧!
10个学生分段读课文。最后一名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他读成了“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画的画得了一等奖。”我纠正并等待他一遍遍读,最终在4遍之后读正确了。
(在读通课文环节中,我分别叫了10名学生来读课文,多数学生读的很流利,只有最后一名学生由于马虎或者紧张,一遍遍地在同一地方出错,我在一遍遍地纠正之后,结束了读通课文这个环节,因为我感觉到了这节课的时间我已经上超了,可我还有一个教学目标没有完成。按我原先的设计,我是要范读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教师范读的作用,但我却因识字环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无法来完成让学生读通课文的任务。)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师:刚才同学们都把课文读通了,下面请再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然后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开始读课文。
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
生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评奖了。
生2: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师:好,同学们都读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让更多的小朋友来交流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下课。
(在本环节里,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学生们虽然读了,但我觉得学生是根据哪个句子简单,哪个句子好读来展示的,并不是真正因为喜欢才来读,所以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有点多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会积累好句子无可厚非,但在课文没学完之前,让学生去积累好句子,有点不合时宜。)
课后反思:
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深深感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如果之前还陶醉于所谓的名师培养对象的话,此刻的我是最清醒的。在我讲完课和听完其他老师的三节课后,我意识到的是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备课时的用心等方面,和聂老师、齐老师、赵老师相比,都欠缺太多。自己觉得也就是一节随堂课,思想上不够重视,另外想到了自己学校采用过的识字教学模式: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检查识字,交流方法---说话训练,拓展延伸。于是就把模式稍微改动后,把课堂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识字上。同时,考虑到是借班上课,要学的课文又靠后,学生没读过课文,肯定需要识字来帮助读通课文,所以最后,确定了本节课重点让学生认会8个生字,然后在认会生字词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在课堂上学生学的倒也很带劲,但我却因识字环节用时过多,导致了朗读课文只是轻描淡写般做了个样子,识字教学本来是为朗读课文做铺垫的,结果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最让我遗憾的是,我识字下的工夫最大,学生朗读的课文做是最糟的。在交流中,让我意识到,把生字词单独列出来,还不如让学生在课文的大语言环境下认识的更快。我总觉得学生在读课文时因为读多了就背会了,他们只是在课文里认识,可是当单独挑出这个字的时候,他们却不认识,鉴于这个担心,我把识字做为了重中之重,这也许是我观念的不对,是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信任,所以,我才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偏了位置。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素质的欠缺,在诸多优秀同行面前,我暴露了自己的缺点,但我感到庆幸,发现了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弥补与进步。
,《玲玲的画》课堂实录及反思
tag: 课堂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