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6]这里用这种方法叩“方”是不是有些超出学生的能力,显得突兀?
建议:可以。但是不是“不够”,是引导孩子体会“方好”的含义是恰到好处。
[f7]觉得设计有问题,想改动
在理解“雨亦奇”的时候,所用的图要和前面“晴方好”一样,形成对比。语言训练的设计也要注意前后呼应。比如:晴天的湖面,( )。
雨天的湖面,( )。
晴天的远山,( )。
雨天的远山,( )。
……再梳理,再动脑筋……
[LX8]这里的奇,不是雨的奇,而是“西湖”的奇。是西湖无论晴还是雨都那么美,所以“奇”!
“信步湖边”改成“泛舟湖上”。
[LX9]衔接: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两种美,真是高兴,真实感慨呀!诗人又是怎样赞叹的呢?
然后,抓“浓妆”——回顾晴天之美,“淡抹”——回顾雨天之美。
“总相宜”——都是那么美!
此环节,设计思路有些乱了。
[LX10]这句学生不会理解,不用也罢。
[LX11]建议:此时可以设计一个练习。苏轼再约朋友泛舟湖上的时候,会怎样向朋友怎样介绍西湖呢?(目的是引导孩子回归诗意)
[LX12]导语不要太成人化。可以这样:六月,诗人又一次游览西湖,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此时他有看见了怎样的情景呢?(引出《望》)
[LX13]说说读了诗后,你知道了些什么,就可以了,不用强求学生来说两诗的异同。
*听三次试教。
听试教,发现问题,提出,改进。Z两次特意赶到老校,一起讨论至下班。
其间,对教材我又啃了一通。有几个新的发现:
(1)苏轼对于西湖的感情非同一般。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了解到他把杭州看作是第二故乡,在杭州做官的时候,他兴修水利,建苏堤。所以,课前介绍苏轼有必要把这些背景让学生了解。“跟着作者去游览西湖”,此作者非一般游客,而是异常热爱西湖之人。他把自己办公的地方都命名为“雨奇堂”,就又此诗得来。
(2)这首诗诗句的画面感不强,仅仅是“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正如Z说,宋朝的诗歌种“理趣”而非“意趣”,所以给这堂课的教学增加了不少的难度,怕三年级的学生“言之无物”。
(3)建议从题目“初晴”、“后雨”入手,赏析前两句诗。赏析时,先理解“水光潋滟”,再想象“放眼西湖”,丽日晴天下,是哪般景致?第二句,先感受“山色空蒙”,再想象其他景物的变化。
……
以美入境 感受古诗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多年来,我校语文教师为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魅力,在古诗“意境——语言——节奏”的引导中,让学生读懂诗句、理解意思、体会情感、领悟意境和朗读背诵,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感受美,品味美,体会美,从而真正让古诗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词的意境。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教学实录后,我被折服了。执教老师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力图让学生真正“入境”。
一、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画面展示意境。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古诗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多媒体画面,使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表象和使其与诗歌优美的语言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则会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反复运用了图片,让学生在形象中感知西湖的美丽。
2、音乐感受意境。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也是一种特殊地语言表达形式。它既是对文字语言的一个很好补充,又是传情授意和渲染、烘托气氛的较为重要的交流符号,对文字语言有较强的解释作用。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旋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美丽的西湖之畔。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法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执教老师教学时在图片、录象等都配上了古乐《出水莲》、《平湖秋月》等古筝名曲,并且在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西湖的秀丽。
二、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既能把学生的思绪唤醒,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老师在执教《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最初和学生聊西湖到总结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围绕“晴天、雨天”展开教学时,用语言总结引导时就用到了这个方法。“这就是晴天的西湖,日照湖水,水映阳光”“这就是晴天的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然后复沓回读“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
片段:
师:哪句诗写晴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晴天的西湖是怎样的?
生:水光潋滟
师:潋滟是什么意思?
生:波光闪动的样子
播放录象,让学生感受水光潋滟的样子
师:你能用其他的词来描写水光潋滟吗?
生:波光闪闪
生:闪闪发光
生:碧波荡漾
生:波光粼粼
生:亮亮晶晶
师: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像什么?
生:像星星掉进了湖里一样
生:像耀眼的镜子。
师:多好的词啊,多美的诗呀,晴天的西湖太美了。让我们一起朗读“水光潋艳晴方好”。
师: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同学们,此刻,假如你也在欣赏西湖,你还会看见哪些美景呢?
生:我会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
生:湖水很清澈
师:是啊,蓝天绿水,多么清澈啊
生:我看见了青山秀水
师:这个词用得好啊,还有吗
生:我看见船在湖面上开来开去
师:是啊,湖面上还有小船划过呢
生:湖面上碧水连天
师:怪不得诗人要说——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指名读 齐读)
师: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真是一字千金,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师:这就是晴天的西湖,日照湖水,水映阳光。读——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这就是晴天的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读——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这时飘来一阵雨,轻轻地撒在西湖上、青山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草根”磨课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和设计tag: 教学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