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灰雀》教学案例反思

《灰雀》教学案例反思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560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灰雀》教学案例反思,

     克井原昌  汤冬侠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五课。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本课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心理认识过程。

教学片段一:

师: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以至于列宁“非常喜爱”,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划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并说明你的理解。
  生:“它们在枝头……喜爱”是写列宁非常喜爱灰雀的句子。因为“欢蹦乱跳”一词写出了灰雀的可爱。
  生:“列宁每次……谷粒”表明列宁非常喜爱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灰雀。
  生:“在他周围……找到”一句中通过“找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喜爱灰雀。因为列宁很细心地找灰雀。
  师:同学们说的真有道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去哪儿了?
  生:被小男孩逮住了。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找出有关词句并加以说明。

生:“男孩说……没看见”这句话中小男孩说了两次“没看见”,还结结巴巴的。我觉得他心虚。
  生:“那个男孩……不敢讲”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肯定知道灰雀去哪儿了,而他又不敢讲,说明灰雀肯定是被他逮住了。
  生:“男孩看看列宁……活着”这句话里,“会飞回来的”用了两次,可以看出小男孩说话非常肯定。他希望列宁不必再担心。
  生:“它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句是小男孩坚定地说。说明小男孩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
  生: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回来了,而他却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我想,是小男孩在为自己逮灰雀的事而感到后悔。
  师:你们可真细心![出示小黑板]说一说小男孩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不能让他知道是我捉了灰雀,可老师教育我不应该说谎话,怎么办?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应该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
  生:小男孩心里想:灰雀会想它的朋友的,我还是把它放回来,让它们一起自由自在地飞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一个人占有灰雀,太自私了!我一定要把它放回来。

师: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非常喜爱”灰雀的。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其他同学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文中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的?
  生:小男孩放回灰雀,有错就改,是诚实的孩子。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
  生: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呢?
   师:你们想想为什么?(生读书思考)
    生: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
  生:列宁怕小男孩难堪。
  生: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
    师:列宁是用自己爱灰雀的言行慢慢地感化小男孩,使小男孩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其实,列宁虽然爱灰雀,但更爱小男孩。
  教后反思:

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我凭着敏锐的教学洞察力,巧妙地借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其次,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我善于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片段二:

师:下面,咱们来个朗读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最好。老师这里有贴画,谁读得好,就奖给他一张贴画。
  (6个小组派代表参赛;老师又请班里两名胆子小、很少站起来读书的学生朗读。比赛完毕,评选优胜者。大家一致认为葛金玉、李佳欣为优胜者。)
  师:大家很公平。但是最后参赛的两位读得比以前怎么样?
  生:比以前强。以前他们不敢读,现在敢读了。
  师:同学们,就凭他们有勇气站起来读,我们奖励他们贴画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请这4位同学上来领奖!(掌声)

教后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的手段,就会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举行朗读比赛,谁读得好,就奖给谁一张贴画,这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读书兴趣。老师特意提出让两名胆于小、在班里很少站起来读书的学生参赛,并给予奖励,这对他们是极大的鼓励,必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读书积极性,并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灰雀》教学案例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