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草根”磨课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和设计

“草根”磨课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和设计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822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草根”磨课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和设计,

“草根”磨课记《饮湖上初晴后雨》
 
写在前面:

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名师,对于语文教学领域,只能属于“草根”,但是一些同事却厚爱着我,喜欢和我探讨教学。我则是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也不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如何,很不谦虚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说得好不好,不说总不行,所以从“说”开始;课“磨”得亮不亮,不磨不知道,所以从“磨”开始……在和同事们探讨的同时,我也收获着,进步着,最重要的是快乐着。

 

磨Z老师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因为虚长几岁,学校分派给我一名“徒弟”——小Z。最近她要上堂公开课——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于是,我就开始了看教案,听试教的“磨课日子”。向来有个观点:磨课不要越俎代庖,要尊重上课老师的智慧。磨课是提点,是参考,不是替代。好的教案遍地开花,关键是上课的老师有没有吃透,有没有找到感觉……

*初看教案

Z很勤奋,发来教案。我自不敢懈怠,看且依着最初的感觉,评点一番。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沙龙)

设计理念:

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西子湖”。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首诗歌的教学,要在诗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要读出西湖的美,走入晴日雨天丰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而感受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可以抓住西湖晴雨两幅图中的语境。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的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从诗人信手拈来的比喻“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处,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走入诗文中作者由触动心灵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由此,诗歌“语境”和“诗境”紧密融通,生成诗歌课堂和美之境。

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f1]

孩子们,第一次来到这座校园(按具体情况而定)老师好生熟悉啊,仿佛很久以前就来过似的!第一眼看见你们,老师觉得格外亲切,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原因?(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里的学生。)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亲近学生,拉近距离。东坡对杭州西湖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觉,他说,虽然我从未来过这里,但眼前所见,却又好像似曾相识。《红楼梦》中,宝黛初见,黛玉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径直说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作者与所赞美咏叹的景物一定是心中着实喜欢的,是西湖与东坡的不解之缘让这位大诗人心中饱含的情味化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自然之美如“西子”,亦是有情人眼中如“西施”。)

一、趣说“西湖”,[f2] 导入课文

1.孩子们,我们国家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其中以“西湖”来命名的就有31处,你有没有去过哪些湖泊呢,说说那里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预设:有较多孩子会提到杭州西湖)

2.出示图片:(图)颍州西湖,惠州西湖,扬州瘦西湖    (字)杭州西湖

这些“西湖”都因为自己独有的风韵而闻名,却远不及“杭州西湖”的令人痴迷,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杭州西湖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3.(板书课题)释题:透过课题,你读懂了什么?重点:初晴后雨

(苏轼在湖面舟中饮酒,西湖的天气先是晴朗,后来下起了雨。)

同学们真了不起,读懂诗题,我们就了解了苏轼写诗时的情景,仿佛可以与诗人一起饮酒聊天,共赏西湖美景了。

二、初读感知[f3]

大诗人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大家快读读诗歌吧!

(1)自由读诗。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每个音都读准确、响亮。

(2)检查:一人读一句。正音:潋滟(liàn yàn) 亦(yì) 

(3)请生读整首古诗。

(4)齐读。

诗歌读准确了是第一步,要知道,东坡先生离我们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他的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怎样去读懂,你有哪些好办法?(看注释,想象……)

三、细读诗句[LX4]

(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 读了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晴天的西湖水波光闪动,十分美丽。雨幕笼罩下的西湖,周围山色若隐若现,朦胧迷茫,十分奇妙。)

2. 晴天的西湖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1)水光潋滟:(水面波光闪动)从哪里知道“波光闪动”?(潋滟)你能换一个词语表达水光潋滟吗?(波光粼粼、水波荡漾……)

(2)感受:晴空万里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你感受到了什么?把美好的感受送进诗句中读一读。

(3)想象:[f5] (出示图片)这就是水光潋滟的西湖,在晴日里,诗人在波光粼粼的西湖泛舟饮酒,碎金点染了西湖湖水,也点染了整个的西湖风光,他还会看到什么?(预设:山水一片金色,泛着水面点染的粼粼波光;岸上杨柳依依,在微风中飘拂着载着碎金的柳条;水中小鱼嬉戏,从水中忽而跃起,在空中画出了一道金色的光圈;枝头鸟儿披着一件薄纱似的金色的外套鸣唱,岸边佳人脉脉低语……)(根据回答朗读,望着这水光潋滟的湖面,诗人不禁赞美——;望着这美丽的湖光山色,一件闪闪波光的金缕衣让西湖的景致熠熠生辉,诗人惊叹——)

(4)方好[f6] :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你用一个字来表达(好!)你的喜悦惊叹化作一个字(好!)

好还不够,诗人说这样的美景是(方好)“方好”是什么意思?(刚刚好,恰到好处)在这句诗中,什么样的景致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晴日里,自然的阳光给西湖洒下的一抹碎金让诗人从心底说出——)

3.雨天的西湖

(1)就在这个时候,天气发生了变化。太阳收起了它的外套,湖面的波光粼粼退去,此时你就是坐在船上饮酒的苏轼,你看见了什么?(天下起了小雨,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

(2)山色空蒙:转眼间换了一身打扮,你能用自己的词语或句子形容一下此时西湖的景象吗?(烟雨朦胧,朦朦胧胧……)用诗中的一个词就是(山色空蒙)

(3)语言训练:[f7]

西湖的雨点点滴滴,给小鸟的歌声带来了欢快的伴奏。

西湖的雨温柔缠绵,让柳树披上了一袭朦胧的外衣,让她摆动着自己柔美的身姿。这是一场怎样的雨,让山峦迷迷蒙蒙,让西湖的景物有了另一种味道?请同学们想一想,写下来。

[1] [2] [3] [4]  下一页

,“草根”磨课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和设计
《“草根”磨课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和设计》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