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116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师:说得真好,不但用上了三个带“然”字的词语,还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课文1-4自然段的内容说得清清楚楚。这些内容都是围绕课文的题目来写的。

师:那,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的“眼睛”吧!

生:(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纠正文本之失

师:课文第5自然段围绕题目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生:(读)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课文第5自然段写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教师出示战场上的坦克图片和课文中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看着这幅图片,说一说: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

生:(用手指坦克的“铁屋子”和“炮口或枪口”)

师:再用心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有不有词语用得不够恰当的地方?

生:“大显神威”用得不恰当。

师:是吗?

生:“合二为一”用得不恰当。

师:好!来,我们为这位同学的发现鼓掌。(见学生没反应)管他的,先鼓了掌再说。

生:(鼓掌)

师:大家都“莫明其妙”地把掌鼓了。为什么我要提议给这位同学鼓掌呢?想一想。

生:因为他发现了问题。坦克只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不能大显神威,还必须要轮子和履带,所以这里的“合二为一”用得不恰当。

师:该怎么改?

生:这里不是合二为一,而是合四为一,除了“矛”和“盾”的集合,还应该有轮子和履带。

生:铁屋子里还有方向盘,应该是合五为一。

生:铁屋子里的东西很多,还有座椅,仪器……

师:说也说不完,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说?

生:省略号。

师:省略号是一种标点符号,能表达说也说不完这个意思。如果用一个词语呢?

生:等。

师:好,添上一个“等”字!那么,这个句子中的“合二为一”怎么改?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生:集合起来。

生:集中起来。

生:集于一身。

生:合为一体。

师:对。除了换成这些词语还可以换成“融为一体”等。这样的话,课文中的这个句子我们就可以改为——

生:(齐读)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等合为一体,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呢!不但会发现课文中的疏漏之处,还会纠正。咱们班今后肯定会出文学家、语言学家呢!即使当企业家,也会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呢!来,我们自己表扬自己一次。

生:(鼓掌)

师:但是,我还是有一个疑问,既然坦克是集很多东西的优点于一身,为什么大家在修改这个句子的时候始终没有删去“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等字眼?

生:因为它是文章的重点。

生:因为它与题目有关联。

师:因为题目是——

生:(齐读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三)活化战斗之境

师: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 用笔画出课文中的句子,再读读!

生:(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学生朗读)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生:哇哇直叫。

生: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哦。你是从德国兵的害怕和失败看出来的。你能读出德国兵的害怕吗?

生:(朗读,但味道不够)

师:听你朗读,我感受到了德国兵的一点害怕。谁来朗读,让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德国兵的害怕?

生:(朗读)

师:读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国兵逃跑的场面,坦克的确是“大显神威”呀!来,一起读读。

生:(齐读)

生:我还从“庞然大物”这个词语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哦。你从坦克本身的庞大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你能读出坦克“庞然大物”的那种气势吗?

生:(朗读,突出“庞然大物”)

生:我从“首次”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首次”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次。

师: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一个词语是“第一次”的意思?

生:头一回。

师:坦克第一次上战场就这么厉害,当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神威”。 谁来读出坦克第一次就这么厉害?

生:(朗读)

师:读得不错!大家都想读?那自由练习练习吧。

生:(学生自由练习后,齐声朗读)

(四)感悟表达之需

师:同学们,当时的情境的确如此,刘老师从当时的一份报纸中看到这样一段更为详细的报道,请自由读一读——

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马河畔(pàn),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áo)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的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兵吓得屁(pì)滚尿(niào)流,纷纷逃窜(táo cuàn),英军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大显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

师:大家读了这段话,都在笑,笑什么?

生:我笑德国兵“屁滚尿流”。

师:你觉得它生动、形象,所以好笑。

生:我笑“纷纷逃窜”。

生:我笑他把坦克比作“钢铁‘怪物’”。

生:我笑“只见它大摇大摆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密布的阵地冲去”。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这一段话写得很具体、生动、形象!我也这样认为。可是,为什么课文不这样写,而只是用了短短的47个字来写?

生:(这个问题让全班同学陷入沉思)

师:大家看看课文的“眼睛”,再想一想。

生:课文主要是写发明家将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坦克,而不是写打仗,所以只是简单地写一写坦克大显神威就可以了。

师:你体会得真好!的确,文章什么时候该详,什么时候该略,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大家才上三年级就能体会到这一点,不简单。

(五)品味作品之道

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围绕题目写了什么?请齐读——

生: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师:这里的“谁”可以指哪些?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生:“谁”指坦克。

师: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什么?

生:可以指空调,因为空调是将电风扇和烤火炉的优点集合在一起的。

师:“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别人优点的产物?

生:人们根据鸟飞行的优点,发明了飞机。

生:人们学习鸭子的优点,发明了船。

生:橡皮铅笔集合了铅笔和橡皮的优点。

师: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