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教师先纠正从严格意义上这句不算排比句)是啊!这六年来,我们和老师至少有一千七百多个日子朝夕相处。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就在这年年月月中渐渐深厚起来的,都六年了,能不让人眷恋吗!
生:我在读“日夜操劳……染成了白发”这句话时,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文中写到“您的皱纹是为我而生,您的白发是为我而白”。是老师教育我们一点点成长。
师:刚才你们有的发现了文章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有的能够联系学过的句子来谈自己的感受,也有的……但是没有从整段的结构这个角度来说说。
生:这一段先写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接着概括地写了几件事,最后赞扬老师。
师:一开始是在写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吗?(学生交流:是感叹)
师:这段话先感叹—再叙事—再感叹、赞美,把抒情和叙事交揉一起。
师:那么假如我把中间这个排比句删去,仅仅是缺少了排比句这种修辞手法吗?
生齐:不是!
生:这个排比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老师对我们的无私培育。
生:如果没有这些概括的事情的回忆,感谢赞美就变得空洞,干巴巴的了。
师:对,就变得无病呻吟。我们平时写作文,也不能总写今天我很快乐,今天我开心极了,而没有写什么事令你开心快乐,这样是无法感染人的。
师:文章像橄榄,越嚼越有味道。还是这个排比句,不用这种排比的形式说,可以怎么说?(学生一时愣住)
听老师读读:您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您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师:什么感觉?
生:读起来干巴巴,情感不够强烈,缺乏气势。
生:把“是您”放在前面,可以突出是“老师”而不是别人更加的辛苦和劳累,如果放在中间显得平淡无奇。
师:那你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排比句,再感受一下。
师:我和你们在一起,很快乐,我们彼此都有收获。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刚才我领着你们欣赏了第四自然段,现在让我们来读读第三段吧!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第三段,有什么收获?
生:这一段可以分成三部分,“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lán)的画卷!”是总写,“每天清晨——欢乐和幸福。”是叙述了在学校里的生活,最后感谢母校。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我不同意,应该从“每天清晨——有的制作标本……”。(其他同学纷纷点头,刚才那位学生主动站起来说自己搞错了。)
师:那你们觉得这一部分是怎样来表达眷恋的?(学生遇到困难,大都不能自主欣赏)
师:那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这一句写了什么?(有意放慢节奏给学生引路)
生:写了每天清晨,我们走进大门,校园里就有了欢声笑语。
师:读读第二句,写了什么?
生:写了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做早操。
师:那第三句呢?
生:上课了,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
tag: 课堂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