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这一句写了中午15分钟时间,我们在描红临贴。
师:最后一句呢?
生:写了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各自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师:这样一句一句地理解似乎很小儿科啊,知道我为什么让你们这样一句一句地说?读读这几句,发现了什么?
生:作者从清晨一直写到中午,还写到兴趣活动。
生:也就是他从早到晚写了在学校里一天的学习生活!
师: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一千多个日子,难忘的事说也说不完,他就选取了典型的一天,具体写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样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他们一天的学习安排得满满的,但又是丰富多彩的。
师:课件出示浓缩了的一段话(即把第三段缩写了)读一读,这样写不也写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吗?
生:不行,这样写好象有点不通。
师:是不通吗?有其他意见吗?
生:这样写就没有活泼感了。
生:我也觉得不行,因为第一句说:“6年的学习生活像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如果把中间的5句话变得简炼、概括了,那么就不能说明“学习生活像五彩的画卷”了。
生:这样简单地写就不能深深地表达他们对学校的热爱了。
师:你们都说到了点子上。那请你们再读读这一段,抓住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具体说说如何写出校园生活的美好。
生:我从“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汩(gǔ)汩流来的甘泉。”这句话中感受到我们像幼苗一样吮吸着汩汩流来的甘泉,就是在学习知识。
师:读读前后文,能说说他们像幼苗一样汩汩吸着哪些知识的甘泉吗?(学生议论略)
师:吸收知识本来是——(学生接:无声无形无息的)但是这样写能让我们仿佛看到幼苗在——(学生:长大),汩汩的声音仿佛就是幼苗拔节而高的声音。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感受比喻的妙处吧!(生读)
生:我还发现前面写了我们像棵棵幼苗,后面又写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也把我们比成了幼苗,前后呼应。
师:你能联系文章的前后思考,很有眼光。继续交流。
生:“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这句话写出了校园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生:让我感受到了同学都是充满活力的。
生:我觉得我们就如同刚升起的朝阳一般,充满活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生:我觉得校园是因为有了我们才充满了欢声笑语,才充满了活力。
师:“那把这句话改为——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有了(或者改为充满)我们的欢声笑语。”你们再读读。学生经此冲击,目标锁定了“荡漾”这个词语。
生:“荡漾”这个词用得好,荡漾是有一种水的柔情那种感觉,又有点似母亲的感觉。我感觉学校像一位母亲,我们在她的怀抱里,尽情嬉戏,尽情学习。
生:我感觉欢声笑语也像水波一样在荡漾。
师:嗯,大家都看到过水波荡漾吧,水波是——学生接说:一圈一圈荡起来,漾开去的,有涟漪的。师:那么欢声笑语“荡漾”,让我们仿佛看到——学生接说:欢声笑语也像水波一样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荡漾开去。师: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在我们的耳边、在我们的心房——学生接说:回荡、碰撞、荡漾……师:我们被欢声笑语包融了,我们沉浸其中。
tag: 课堂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