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教案23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教案23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261  栏目:高一语文必修二
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教案23,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辉,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了解作者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和《麦琪的礼物》。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利

    “欧·亨利式结尾” 往往能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含泪的微笑”是指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人深思。

三、文本探究

(一)整体感知

1. 请口述故事梗概

   《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住在艺术区的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琼珊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用生命绘制的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琼珊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小说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人性品格——舍己救人。小说主人公是琼珊、苏艾、贝尔曼。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

2. 请用简洁的话说出自己的读后感

“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让我们着实为琼珊的命运紧张了一番,为苏艾的友谊感叹了一回,为贝尔曼的博爱震撼了一次。

3. 请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十一月:琼珊病倒; 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

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

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4. 梳理情节结构
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开端(第111节):写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36节):写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55节):琼珊脱离“肺炎”纠缠,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二)品读人性魅力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伏笔见P13。)
   3.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4.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5.贝尔曼画常春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虚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对画常春藤这个重要情节采用虚写,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我们可以想像,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地艰难地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三)鉴赏人物形象:
    1.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的只有两处,试分析贝尔曼是怎样的人?
    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作者刻画贝尔曼采取的手法是先抑后扬。贝尔曼一出场,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身材瘦小,事业无成还总说大话,生活窘迫、酗酒、火气十足,似乎没有温情,后来他自己用生命完成了杰作,恰恰是最大的温情。看似前后矛盾,实则是他善良而敏感的内心体现。他不喜欢别人用怜悯的眼光看他,不需要同情,而他人真正陷入困境时,他会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善良真诚、不求回报”才是他的主导性格。

2.苏艾:线索人物,物质上帮助琼珊,用善意的谎言安慰琼珊,一直陪伴琼珊,有爱心、重感情、善良。

3.琼珊:未出名的年轻女画家,体质单薄,生活状况也不好(住在艺术区),感染肺病,病重,因高烧而产生幻想,在病魔面前表现出悲观态度,但有求生的意愿。

[1] [2] [3]  下一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教案23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