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课文,根据理解划分段落。
3.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1)“复沓”的写法
二、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积累好词好句,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讨论理解(1)“长江的黎明”的象征意义。
四、学习过程
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一)自查资料搜索关于作者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作者姓名、字号笔名、籍贯、评价、主要观点、主要代表作等)
1. 郭风,原名郭嘉桂,1917年生,福建莆田县人。30年代末期开始发表散文作品。出版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曙》、《唱吧山溪》、《英雄和花朵》、《开窗的人》、《晴窗小扎》、》以及《郭风散文选》等。另外著有散文诗集《叶笛集》、《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笙歌》、《小小的履印》等。
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郭风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郭风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2.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其工具书读准字音、停顿。
(快速地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词。)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浦口(
舢板(
玫瑰(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抹
(3)识记并解释下列词语。
容光焕发:
无边无际:
粼粼: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
要求:读出情感,读出节奏。
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一)激情导入
1.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2.诵读课文,体会停顿和语气。
(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1.交流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和傍晚,而要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作者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2.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
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长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蓬勃发展,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4.第四、五自然段中“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种句式是什么修辞手法?这种句式使人在朗读时会产生什么感觉?
5、“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所照耀,你这样早便醒过来了。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祖国的赞歌。”结尾这一句在全文结构和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
照应开头,点明主旨
师生互动,延伸拓展
师生总结:
拓展作业:
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诗歌、故事等资料。
达标测评
tag: 教学 长江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