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教学设计
渠县第三中学 向 超
【教学目标 】
1.理解、积累“剽悍、驯良、遒劲、阔绰、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等 词语。
2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4.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5.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6.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优美、文笔流畅、词汇丰富。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而且赋予人性化的光彩。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联系语境揣摩语言,发表个性化的见解。
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作者的感情倾向。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古语中有“文如其人”“文即其人”的说法,而它是与博物学家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相通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提及人类的忠实朋友——马,给人的强健、勇毅的印象是那么鲜明可感,而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也不乏优美的赞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科学小品《马》,去感受马的形象、马的命运。(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提问:
@、那中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
@、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甘肃出土的东汉时代的雕塑作品“马踏飞燕”。
@、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
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如果说黄河文化是我们华夏族独有的文化,而马的文化却是世界性的文化的。
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让我们一起与马共舞。
2、多媒体显示: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三、诵读,感知文意
1.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要求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1)注音:
觑qù 项鬣liè 剽悍piāo hàn 驯良xùn 窥伺kuī sì 疮痍chuānɡ yí
阔绰kuò chuò 观瞻zhān 妍丽yán 庇荫bì 遒劲qiú 畸形jī 妒忌(dù jì)
颚骨è 慷慨kāng 驾驭yù 鞍辔pèi 眷恋juàn
(2)释义
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驯良:和顺善良。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
有过之无不及:有超过的而没有达不到的。
2.指名学生分段诵读,勾画文中精彩的语句并与同桌交流体会。
3.快速阅读,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1)本文写了人工驯养和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2)本文在传神描摹马的形象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文中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
(3)这篇课文对马的描写细致逼真,使人为之倾心、赞叹。那么,你认为本文的描写笔触有什么特别之处?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1)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是:
A、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B、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是:
A、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B、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C、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2)布封在对马的描摹中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对 “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如:
①“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②“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③“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3)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本文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型高贵的绅士。
文章一开始写道:“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就流露写作意图是要把马当作人的同类来写。马在战场上本是被迫冲腾蹿跃的,但作者却说它是“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约束的,但作者却指出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却被说成是一种“教育”。驯马在作者笔下变成了具有文明意识的生物。同样,作者在说野马能够因为不受羁绊而“感觉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不愿意“作战”,过着“和平生活”。总之,凡能够用写人的语言的地方,作者都力避使用动物学的语言;即便是本来并无“意识”的本能动作,作者都写成具有人一般意志的自觉行为。
3. 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突出马的外形的高贵气质。
[1] [2] [3] 下一页
tag: 教学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