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
渠县第三中学 向 超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5.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背景说明。
1. 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这篇文章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通过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并颂扬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者——邓稼先。本文是一篇优秀散文,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文章的主题集中而鲜明,即中华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的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3.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他呕心沥血奋斗了28年,
1986年,积劳成疾和高强射线导 致他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的。中国的国力,尤其经过“文革”,如果再分代的话,根本就没有时间达到现在这样的国防水平了。
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 核极限实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这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
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 禁核的。
4.关于杨振宁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殷红yān 彷徨páng 孕育yùn 马革裹尸guǒ 铤tǐng 鲜为人知xiǎn 宰割zǎi 夐xiòng 罗布泊pō 曛xū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三、总体内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沙漠创业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分析课文、总结课文
教学步骤:
一. 阅读分析课文:
(一)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邓稼先》教案教学设计10tag: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