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 间
科目
语文
班级
课题
杨修之死
第 课时
课型
自读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
态度
内因与外因的辨证思想认识,正确的人才观。
知识
技能
分析语言材料,梳理信息,表达感悟认识能力训练,能够合作交流自己的思想。
过程
方法
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语言材料洞悉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人才观的交流与表达。
教学
设计
思路
处理材料,归纳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
准备
老师
准备录音机、磁带
学生
提前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
鸡肋(lèi) 沉吟(yín) 庖启(páo) 夏侯惇(dūn) 主簿(bù)
褒贬(bāo)(biǎn) 酥(sū) 簏(lù) 伺(sì) 谮(zèn) 曹丕(pī)
邺城(yè) 麾军(huī) 高阜(fù) 绰刀(chāo)
教 学 程 序 及 内 容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四、再读课文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五、研读课文
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
六、拓展迁移
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
七、作业
课后
练习
作业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板 书
日常生活范围
插叙﹛
政治活动
杨修 聪明才智 恃才放旷
曹操 十分奸诈 深谋远虑
课后反思
用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作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营造了一种与小说相吻合的深厚凝重的历史氛围。课堂思考题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简洁紧凑。
教案检查情况: 检查人:
tag: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