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九年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导学案)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527  栏目: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苏教版九年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导学案),

九年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

主备人: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复习目标

  1. 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中关于纳谏除蔽, 舍生取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方面的道理, 古为今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军事谋略, 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和敢于斗争、克服困难的精神。

  2. 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了解诸葛亮的政治观点和他尽忠职守的故事。

  3. 掌握设喻、对比等论述道理的方法, 提高讲道理、发议论的能力。学习欣赏文言文精彩简练、生动传神的叙述方式。

  4. 掌握古代汉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掌握部分句式特点, 不断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5. 熟读 、背诵本单元六篇文言文, 能欣赏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6. 通过合理想像, 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记叙文。

复习时间

2—3课时

复习要点

本单元六篇课文, 叙事生动, 内容丰富, 阐述的道理和抒发的感情非常深刻, 复习时要注重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感悟、品味 。复习《曹刿论战》, 要注意战争的背景, 理解曹刿与乡人及鲁庄公对话的丰富内涵, 了解民心民意的重要性, 了解简洁传神的叙事及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的特点。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要深入领会纳谏除蔽的道理, 体会设喻的作用, 品味表现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高超的语言技巧。《〈孟子〉二章》所阐述的道理非常精深, 要注意领会、吸收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 丰富充实自己; 要学习文章运用典型事例、通过正反对比、层层深入阐明道理的方法。复习《愚公移山》, 要学习北山愚公不畏艰险、排除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描写和机智而有气势的论辩。复习《出师表》, 要了解诸葛亮写《出师表》的背景、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特殊身份与他的“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忠贞精神等。复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要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人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写法 。《山坡羊•潼关怀古》要在诵读中理解、 欣赏, 直到能流畅地有表情地背诵。

本单元六篇课文是前人文化智慧的结晶, 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均有借鉴作用, 其中有很多使用频率很高的语句, 要细心找出来, 进行理解背诵, 并学会正确使用 。复习这一单元的古诗文, 特别要注重掌握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常见文言词法和句式的特点, 并作必要的辨析、归纳。

  “名著推荐与阅读” 要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了解全书内容, 欣赏精彩片段;要温故知新, 回忆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懂得回忆散文的一般写法;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发展自己的多向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点字词

十三  曹刿论战 

1.通假字

  徧: 通“遍”, 遍及, 普遍。如: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2.古今异义

鄙  古义: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如: 肉食者鄙 。

今义: 卑鄙。如: 这种行为很卑鄙。

  间  古义: 参与 。如: 又何间焉?  今义: 量词。如: 一间房。

  对  古义: 回答 。如: 对曰: ……  今义: 正确。如: 说得对。

牺牲 古义: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如: 牺牲玉帛。

今义: 为正义事业献身。如: 他光荣牺牲。

3.词类活用

  福: 作动词, 赐福。如: 神弗福也。  鼓: 作动词, 击鼓。如:鼓之。

4.重点实词

  孚: 为人所信服。如: 小信未孚。  

  狱: 案件。如 : 小大之狱。  逐: 追赶。如 : 遂逐齐师。

5.重点虚词

  以: 凭。如: 何以战?   既: 已经。如: 既克。

  夫: 发语词, 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如: 夫战, 勇气也。 

十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通假字

  孰: 同“熟”, 仔细。如: 孰视之。

2.古今异义

  蔽  古义: 受蒙蔽。  如: 王之蔽甚矣。 今义: 隐蔽。如: 他隐蔽了起来。

3.词类活用

  服: 作动词, 穿戴。如: 朝服衣冠 。

  美: 作动词, 以……为美。如: 吾妻之美我者。

  私: 作动词, 偏爱。如: 私我也。

  闻: 作动词, 使……听到。如: 闻寡人之耳者。

4.重点实词

  面刺: 当面指责。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间进: 偶尔进谏。如: 时时而间进。

  期年: 满一年。如: 期年之后。

5.重点虚词

  孰: 谁。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十五  《孟子》二章 

1.通假字

  曾: 同“增”, 增加。如: 曾益其所不能。

  衡: 同“横”, 梗塞, 指不顺。如: 衡于虑。

  拂: 同“弼”, 辅助。如: 人则无法家拂士。

  得: 同“德”, 动词, 感激。如: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古今异义

市  古义: 市场, 做买卖的地方。如: 百里奚举于市。

今义: 城市 。如: 北京市、广州市。 

向  古义: 原先, 从前 。如: 向为身死而不受 。

今义: 表方向等 。如: 这儿是南北向。

3.词类活用

  动: 作动词, 使……惊动。如: 所以动心忍性。

  过: 作动词, 犯过失。如: 人恒过。

4.重点实词

  畎: 田间小沟。如: 舜发于畎亩之中。

  士: 狱官。如: 管夷吾举于士。

  征: 征验。如: 征于色。

  喻: 了解。如: 而后喻。

5.重点虚词

  如使: 如果, 假使。如: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尔: 助词。如: 呼尔而与之。 

十六  愚公移山 

1.通假字

  反: 同“返”, 往返。如: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惠: 同“慧”, 聪明。如: 甚矣, 汝之不惠。

  亡: 同“无”, 没有。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

  厝: 同“措”, 放置。如: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2.词类活用

  疑: 作名词, 疑问。如: 其妻献疑曰。

3.重点实词

  惩: 苦于, 为……所苦。如: 惩山北之塞。

  汉阴: 汉水的南岸。如: 达于汉阴。

  叩: 敲。如: 叩石垦壤。

  彻: 通。如: 固不可彻。

  穷匮: 穷尽。如: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重点虚词

  曾: 副词, 用来加强语气, 可译为“连……都…… ”。如: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且: 连词, 况且。如: 且焉置土石?  

  如……何: 把……怎么样。如: 其如土石何 ?

  诸: 即“之于”。如: 投诸渤海之尾。 

十七  出师表 

1.通假字

  有: 同“又”。如: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阙: 同“ 缺”, 缺点。如: 必能裨补阙漏。

2.古今异义

  开张  古义: 扩大。如: 诚宜开张圣听。  今义: 店铺开业。如: 布店已经开张。

  益   古义: 增加。如: 至于斟酌损益。  今义: 好处、益处。如: 个人利益。

  明   古义: 明察。如: 以伤先帝之明 。 今义: 明亮。如: 窗明几净。

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如: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 极为仇恨。如: 她对他很痛恨。 

卑鄙  古义: 身分地位低微。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义: 卑劣龌龊。如: 这是一个非常卑鄙的人。

感激  古义: 感动奋发。如: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义: 感谢。如: 感激老师的教诲。

3.词类活用

  良实: 作名词, 善良忠诚的人。如: 此皆良实。

  恢弘: 作动词, 发扬光大。如: 恢弘志士之气。

  臧否: 作动词, 评论人物好坏。如:陟罚臧否。

  广益: 作动词, 扩大增加。如: 有所广益。

4.重点实词

  秋: 时。如: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简拔: 选拔。如: 是以先帝简拔。

  驱驰: 奔走效劳。如: 遂许先帝以驱驰。

  不毛: 不生草木的地方。如: 深入不毛。

5.重点虚词

所以: ……的原因。如: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盖: 副词, 推测原因。如: 盖追先帝之殊遇。 

十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重点实词

  三: 表示多数。如: 卷我屋上三重茅。 

  漠漠: 乌云密布的样子。如: 秋天漠漠向昏黑。

  丧乱: 战乱。如: 自经丧乱少睡眠。  庇: 遮蔽。如: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重点虚词

  俄顷: 一会儿。如: 俄顷风定云墨色。 

[1] [2] [3]  下一页

,苏教版九年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导学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