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解题:“崛起”的意思是什么?(振兴)“中华之崛起”也就是“中华振兴”,课文中有个词与“中华振兴”的意思正好相反,快速地到课文中找出来吧。(中华不振(板书))
二、通读全文,自读自悟
1、你是从哪找到这个词语的?
2、生反馈
与伯父的对话
三、精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
(一)与伯父的对话
1、伯父说了什么?(为什么?中华不振啊)对于伯父的话,12岁的周恩来感到----疑惑不解,他有什么疑惑?(租界地是什么样的?。。。。。。)
2、仅有这些疑惑吗?从哪看出来的?(。。。。。)他可能还会有哪些疑惑?把他的疑惑读出来 。
3、正是由于这些疑惑驱使着周恩来去了租界。
(二)租界见闻,(第7、8自然段)
1、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周恩来在租界的见闻(7、8)请男生齐读第7自然段,女生齐读第8自然段,并思考: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了什么?
2、生反馈
3、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刚刚读书时得到的信息填空。(出示小黑板)
周恩来看到了一个 的租界,一个 的妇女,一个 的巡警,一个 的洋人,一群 的围观者。
4、师:周恩来来到租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租界?
生: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师:还可以说是个怎样的租界?
生:一个有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的租界。
师: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是什么人?看到这样的租界你有什么疑问?
5、简介租界:当时的租界是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要求中国把自己国家的地方租给别的国家,在中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
6、为什么还有巡警,他在干什么?他怎样(耀武扬威)为什么他能耀武扬威的?(他觉得帮洋人做事很威风)什么样子才叫耀武扬威?
师导:这真是一个繁华的租界啊,可是这样的繁华热闹只属于—外国人,中国人在里面却---受尽欺负,你又看到了什么
7、师:他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妇女?
生:衣衫褴褛
师: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说明这个妇女生活贫穷。
师:你还想在这填哪个词?
生:可怜的妇女
师:为什么说她是可怜的?
生: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师:轧死的可能是她的哪个亲人?
是啊,轧死的可能是她年迈的父母,可能是她那相依为命的丈夫,也可能是年幼的孩子们,此时她心情如何?(伤心,难过)所以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正在—哭诉的妇女
8、什么叫哭诉?她会如何哭诉?小组讨论。
9、这个妇女真是可怜啊,她的遭遇真让人—同情啊,她多么希望巡警能帮她主持公道啊,可是,不但没有,反而---这个巡警是干什么的?身为中国人却在为外国人卖命,这真是一个怎样的巡警啊?他会如何训斥这个妇女呢?
10、听了这样的训斥,你有什么感觉?(愤怒)还有谁的行为让你感到愤怒?(洋人)为什么?
生:轧死了人还得意扬扬的。
师:为什么他还得意扬扬的?他在想什么?轧死了人原本应该怎么样?可是此时他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还得意扬扬地站在这里。
11、师:能告诉老师,你此时的心情吗?(愤怒)有一群人也和你们一样非常愤怒,你看出来了吗?从哪看出来的?(紧握拳头)如果此时你就在人群中你想怎么做?你想用你的拳头揍谁?
生:洋人,巡警
师:是啊,当时人群中的中国人也这样想,可是他们这样做了吗?如果揍了会怎么样呢?所以课文会说---可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位不幸的妇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在外国的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内心愤怒可是却不敢说不敢做,可以用哪个词概括这群围观者(敢怒不敢言)
12、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生:中华不振啊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无奈)无奈地读读吧!
师:是啊,这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她失去了亲人是不幸的,失去亲人不能惩处肇事者是不幸的,失去亲人不能得到中国人的帮更是不幸的,其实在当时的中国,又有多少这样的不幸和屈辱呢?
三、补充资料
1、展示教师资料:(配乐读):1868年,洋人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挂出一块刺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肆无忌惮地侮辱中国人的人格;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做空气憋闷、人群拥挤的三等车厢;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挂着“慈善”招牌的上海公济医院,为了让一个头上长满癞痢的洋人“体面”,竟然到街上抓来一个中国人,强行揭去头皮,给洋人移植。租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靶子,练习射击;……在租界,洋人胡作非为,而中国人则遭受百般压迫、侮辱,这一幕幕每天都在上演着,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2、听到这些你又想说什么?
3、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中华不振)
4、这就是伯父讲到的“中华不振”啊。此时你明白伯父说这几个字时的心情了吗?(无奈)带着这种感情读吧
5、师引读: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千万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说,那是---(外国租界,惹出麻烦来 没处说理去)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看到了发生在租界的那一幕。
四、学习第三部分
1、看到了如此不振的中华现状,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经常一个人在沉思,你觉得他会想什么呢?
2、是啊,从这件事以后,周恩来始终忘不了一些东西,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已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起码的公道,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耀武扬威,他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有一群中国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被折磨,却不敢声张正义,所以他一直在沉思,他想出了答案了吗?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直到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同学们有的说—为明理布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更有的说---为吃饭而读书,而周恩来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什么魏校长听完他的回答后为之一振?(同学们的读书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周恩来是却把自己与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
3、周恩来是怎样说出这句话的?(清晰而坚定)他犹豫了吗?他是一时冲动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当魏校长再问时他铿锵有力回答
师:什么叫铿锵有力?
生:声音有力,响亮
师:你能铿锵有力地说说吗?咱们一起铿锵有力地说说这句话吧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难怪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4、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图书馆,他专心孜孜,如饥似渴;旅行途中,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
“大江歌罢掉头东”,他东渡日本,为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为的正是中华之崛起……
正因为如此,他成了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日理万机,为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为中国人民操劳了一生,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听到这个消息,亿万人民沉浸在悲痛中,在他离去时,天安门十里长街上站满了送行的人,联合国为之降半旗,这是为什么昵?
因为(出示小黑板)
周恩来不是为了 而读书,不是为 而读书,不是为 而读书,也不仅仅是为了明理而读书,而是为了 而读书,因为他在少年时就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
五、拓展延伸
1、你为什么而读书?
2、最后请同学们起立,喊出你们的口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师小结:希望同学也能像周恩来一样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并坚持不懈地为这个志向努力,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点评:这堂课是一堂常态课,本课历史背景厚重,在课堂上靠老师把背景突显出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重点抓住周恩来在租界的见闻中所见到的妇女,巡警,洋人及围观的中国人的人物特点展开,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他们这些人物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中华不振”,进一步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
tag: ,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