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9课】
《赵州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前提是感悟,而提问则是感悟的起点。让学生在自读中精思,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共鸣并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掌握“创举”的用法,能用“不但……而且”、“既……又”说话;理解赵州桥的特点,知道它是一座闻名于世的石拱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2、过程方法目标:读中感悟赵州桥的特点;体会总起句、过渡句的作用与写法;培养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课前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观看赵州桥视频;
2、引导交流:
看了这段视频,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你还了解了赵州桥的一些什么情况?
3、小结: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赵州桥》,请学生板书课题,读题,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一些什么?
[设计意图]
恰当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能吸引学生眼球,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引导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使学生进入赵州桥这一举世闻名古迹的情境,紧接着朗读课文对照课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心境,这是一种有效的阅读准备状态。此外,老师对学生搜集资料和质疑进行正面的评价,这也是三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
二、通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给生字词和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学习生字词(可以先自己学,有时间与同桌互问互考);
3、引导交流:哪些生字你觉得比较难学?哪些生字你觉得读或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些词语你觉得比较重要?(老师对学生提到的生字词进行特别指导,强化记忆,学生没有提出的可自己点出来。)
[设计意图]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段里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互相交流学习中的发现,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三、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读课文,可以自由读、比赛读,也可以齐读、开火车读;
2、读后组内交流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些什么,并互相提出问题考一考;
3、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读?(老师进行重点指导,并开展组间竞赛)读了课文你都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4、教师小结学习的情况,全班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选择小组学习的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作业:
完成《写字》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2、指名选用其中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上一两句话。
[设计意图]
用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话,既是运用词语的训练,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中来。
二、自主感悟课文:
1、观看课文朗读的视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思考?
2、选择问题“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前提是感悟,而提问则是感悟的起点。这篇课文内容比较集中,中心问题突出,启发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质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课文的重点。
三、引导交流对话,理解课文:
(交流中抓住以下要点,相机进行语言、朗读、思维的训练)
坚固
①你怎么知道赵州桥很坚固?找出相关句子,利用课件了解外国相关资料,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②它为什么能历经一千四百多年而不倒?课文介绍了它的一个什么设计?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训练“创举”和“既……又”, 利用课件了解外国相关资料,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创举”和“既……又”训练题)
A、选词填空。
创造 创举 创作 创意
1、有一位植物学家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了花的“时钟”,这真是个( )。
2、给勤劳的牛加上了翅膀,你这幅画可真有( )。
3、贝多芬激情澎湃,为穷兄妹俩即兴( )了《月光曲》。
4、列文虎克在玩中善于观察和思考,发明了显微镜,这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有所( ),有所发明。
B、补充句子。
1、秋天的雨既带给了大地一首( ),又带给了( )。
2、李四光小时候既善于( ),又善于( ),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